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知道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算式特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从复习导入,自主总结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学习新知,教师归纳成概念图,以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3.多角度、全方位的练习巩固。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45+19+18= 61-21-6= 37+50-47=
学生自主总结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探索新知
1、师:加减混合的口算,我们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加减混合的笔算也同样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板书课题)
2、学习例3
(1)出示例3情境图,说一说图意。
公共汽车上原有67人,到中山路站,有25人下车,2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根据题意,列出算式:67-25+28.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67-25+28=70(人)
6 7
4 2
6 7
—2 5
+
2 8
—2 5
4 2
7 0
4 2
+
2 8
7 0
(3)教师小结:这道题既有减法又有加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可以写成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要注意运算符合不同。
2、学习例4
72-(47+16)=
(1)师:认真观察这道题,与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这道题带有( )。
(2)小组讨论,带有( )的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72—(47+16)=9
4 7
7 2
+
1 6
--
6 3
6 3
9
(3)教师小结: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如果没有(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 ),先算( )里的,再算( )外的。
三、总结归纳,形成网络
师:遇到3个数相加、减的算式题,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列式方法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形成概念图。
列两个算式
列两个算式
列一个算式
列一个算式
无括号的:按从左右顺序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巩固训练、深化网络
1、计算
56+34+10 78-24+39 32+(55-42) 100-92-8
2、填空
39 +8 ( ) —2 0 ( )
56 +8 ( ) —2 0 ( )
18 +8 ( ) —2 0 ( )
3、列式计算
65-18+39= 90-34-26= 69+30-46=
26+(40-8)= 71-(65-43)= 28+34+22 =
4、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每道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45+(19+18)= 61-(21-6)= 37+(50-47)=
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尽量去引导学生自己多思考,多表达。学生做的对,就让他们自己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说的不对,就把错误指出来,让全体学生以此为戒。
以概念图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形成命题网络,从而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