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看
教学设计 ●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品味赏析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
3.感受诗歌抒发的感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品味赏析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诗人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朗读课文,预习生字词。搜集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品读赏析诗歌《我看》。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现在我们就从展示作家资料开启这节课的学习。
【学生展示】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诗人、翻译家。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学生展示】九叶诗派:抗战后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听读】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标画朗读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朗读交流】……
【教师指导】以第一节朗读为例,标画节奏,教师范读。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学生试读】学自由朗读,体会节奏感韵律美。
【提出问题】
“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学生回答】“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象,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活动一:品语悟情
【提出问题】诗中作者因为自然的激发而生出了怎样的愿望?
【学生回答】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提出问题】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
(1)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2)我赏析的诗句是“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3)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1)采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自然中万物的热爱激情。
【学生回答】(2)“丰润”一词用得好,原指(肌肤等)丰满滋润,这里用来形容“生命”,表达了对默默勃发的生命的赞叹。
【学生回答】(3)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人生起落的感悟。
活动二:美读成诵
【学生练读】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用声音表达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同位间交流展示,互评提升。
【朗读展示】学生全班朗读展示,自由选择,可以是全诗,也可以是一节。读出理解,读出感情,读出个性。教师适时点评指导。
【齐背全诗】……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作者眼中的春天,美丽、蓬勃、有力量,你眼中的春天又是怎样的?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形式与大家分享。(提示:可以用一句话、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等形式表达。)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股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让我们珍爱春天,拥抱春天,像春天一样永远充满朝气,永远蓬勃向上!
五、布置作业
以《我看夏(或秋、冬)》为题,写一首诗歌。(不少于20行)
板书设计
我看喜爱 赞美
教学反思
1.诗歌教学是训练朗诵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朗诵加以评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
2.把握诗歌内容,整体领悟诗情也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写作思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3.品词、析句、培养语感,对于诗歌教学而言,尤为重要。因此,设置了品析精美语句的环节,让学生在反复吟诵、反复推敲中感受词语的丰富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