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8 11: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设计 ● (设计者:周存良)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体会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感受雨果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师准备:搜集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创设氛围
1840年到1949年的这一百多年,是中华民族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被迫签订,中国社会也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860年,更是发生了一场至今回想起来仍令人发指的文明的灾难。这一事件引起了当时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法国大文豪雨果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设计意图:以“令人发指的文明的灾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近文本,感知内容
【提出问题】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内容可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活动】有感情地朗读、思考。
【学生回答】写了圆明园的辉煌。
【学生回答】写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掠夺。
【教师总结】文章可据此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赞美圆明园,二是讽刺侵略者。
【提出问题】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持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雨果强烈地谴责侵略者的罪恶。
【教师点评】立场明确,态度坚定。
【学生回答】雨果对被侵略者深表同情。
【教师小结】雨果站在人类的立场,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人道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领会作者情感。)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语言魅力
【提出问题】雨果先生对圆明园大加赞美,朗读第3段,挑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从中品味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怎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展示。
【学生回答】“幻想”和”理想”这两个词用得很好,幻想是不能够实现的,来高度赞美圆明园。
【教师点评】圆明园是幻想的作品,表达了雨果先生对圆明园的盛赞。
【学生回答】“恍若月宫的建筑”,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
【教师点评】赞美圆明园是人间仙境。
【学生回答】“一座座”“一方方”“一眼眼”用叠词说明了圆明园里有很多象征尊贵的陈设。
【教师点评】叠词用得非常好!
【学生回答】“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这句话运用排比手法,突出了圆明园在人类艺术史上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价值。
【教师点评】“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圆明园虽然是皇家园林,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归根结底是属于全人类的,可以看出雨果对一切文明奇迹和文明成果的热爱。
【教师小结】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确为梦幻仙境,确为艺术瑰宝,可惜的是只剩残垣断壁。
(设计意图: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赏析语言魅力,体会雨果对圆明园的盛赞。)
四、走近雨果,感知人格魅力
【提出问题】正如雨果所说,圆明园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是用文字无法表达的人间仙境,然而后来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对于侵略者的暴行,雨果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看看这种情感又是通过哪些词语、句子表现出来的?
【学生活动】学生圈点批注。
【学生回答】对侵略者的称呼是“强盗”“窃贼”。
【教师点评】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学生回答】“笑嘻嘻”“手挽手”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讽刺了侵略者劫掠后的丑恶嘴脸。
【教师点评】神态和动作描写很形象,极具讽刺性。
【学生回答】“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两个感叹号,本身就干脆有力,感情强烈。
【教师点拨】体会得很到位,作者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讽刺了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更增强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提出问题】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学生回答】雨果有清醒的头脑,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学生回答】他有公正的立场。
【教师点评】他能站在全人类的角度,说明他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学生回答】雨果珍视人类文明成果。
【教师点评】雨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饱含着人道主义精神。
【学生回答】雨果胸怀宽广。
【教师小结】雨果立场公正,胸怀宽广,他的胸怀体现在他的名言上,“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设计意图:通过圈点批注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获得阅读体验。)
五、反思历史,展望未来
【提出问题】在外人掠夺我们国家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百姓为什么会旁观、哄抢?
【学生回答】老百姓当时被欺压,觉悟不高。
【学生回答】政府对待百姓像奴隶,防备百姓像盗贼。
【教师小结】有人说老百姓有三种:第一种是奴隶或顺民;第二种是盗贼或暴民;第三种是人民。奴隶是被人欺压的,暴徒是欺压别人的,这两种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写的“人”是既不会被人欺压,也不会欺压别人的。中国历史上多有做奴隶的顺民,多有做盗贼的暴民,少有独立自主的“人民”!
【提出问题】那我们怎样做独立自主的“人民”呢?
【学生回答】火烧圆明园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耻辱,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它。
【学生回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雨果学习。
【学生回答】我们要爱祖国,建设祖国,使祖国变得文明、强大!
【教师小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几千年前的姜子牙也说过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了保护属于我们的“圆明园”,每一个爱国的人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凭吊圆明园
我以为我可以忘记
只要我不回过头来
我以为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
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
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
唤醒我的心中对你不能忘却的思念
六、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资料。
板书设计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赞美圆明园  同情中国  人类的立场
“赞誉”          
(反语)
嘲讽巴特勒  谴责英法  正直的立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视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设计给学生预留了足够的时间深入课文,与文本直接对话,而非以教师的个人阅读经验代替学生的主体感知。本教学设计牢牢抓住重点环节,以点带面,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对重难点的探究思考,教学思路清晰,有管窥全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