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芈(mǐ)月传四方馆—芈月传场景之一“四方馆”每次出场都是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各派争论之声不绝于耳,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互相争辩、诘难、吸收,争论天下时势。学习目标:
1.熟记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2.分析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
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一定的历史研究
方法。
3.体会百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课堂流程:
一.独上高峰窥皓月
二.揽得奇文共欣赏
三.格物求理始自乐
四.大浪淘沙千秋梦独上高峰窥皓月---知识篇正始之音 —儒家思想
仁政
民贵君轻以礼为主
礼法并施人性本善说人性本恶说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制天命而用之 材料一.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或内在的控制了。”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人性”学说?有什么实
际影响?中国古代统治者普遍认可性本善说,在治国策略中重视教化作用.
美国的开国元勋们认可人性本恶说,所以重视制度的建设对人的限制(三权分立)。道法自然—道家思想庄子主要思想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孟子.离娄上》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庄周笑曰:“……无污我。我宁戏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庄周列传》
材料反映了儒道两家在处世哲学上有何不同?
儒家:积极入世
道家:消极避世 孔夫子无食困陈蔡,多亏了范丹老祖把粮帮。借你们吃,借你们穿,借来这米山和面山,直到如今没还完。我不论僧,不论道,不论你回、汉和两教,天主堂,耶稣教,孔圣人的门徒我都要。孔子周游列国,……累累若丧家之犬
—《史记》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受统治者重视孔子周游列国期间,无粮被困陈蔡(地名),被迫向范丹老祖(乞丐之祖)借粮,并承诺由各自的弟子来偿还和接受.法家:
申不害: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韩非:秦王见韩菲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商鞅:秦变法三年“秦妇孺皆言商君之法”
兵家:
孙膑: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白起:秦昭王时征战六国,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墨家:
墨子:墨子做过宋国大夫说服鲁班止楚攻宋。楚惠王以书社封墨子,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战国显学—墨家、法家、兵家 如果诺贝尔和平奖诞生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你认为中国哪位思想家最有资格获得该奖?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尚力尚贤战国显学—墨家、法家、兵家揽得奇文共欣赏---能力篇 为什么墨家、法家和兵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为统治者所广泛接受?法家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
兵家适应了各诸侯国争霸战争的需要
墨家成为显学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底层百姓社会地位的提高.材料一 :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
材料二 :
春秋时期,有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诸侯不断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材料三 :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一边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一边竞相改革招揽人才。
材料四 :
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私学兴起,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觉醒。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进行争霸战争,为了目的进行改革,招揽人才。
士阶层兴起,私学兴起,使得思想活跃。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跨越时空的爱恨情仇司马迁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同途)而已孔子想利用自己强大的影响力来宣扬儒家思想是唯一真理,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起了讨论孔子 坚持仁和礼才是治国齐家的正统之道孟子庄子回复孔子道莫过于无为,当年你不是“问道于老子”了吗?墨子回复孔子 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天下之人皆相爱,是以仁者誉之。” 孟子回复墨子 无君无父,禽兽也韩非子回复孔子 今欲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荀子回复韩非子:如此诋毁儒家,你当年不也我的学生吗?1.百家争鸣中各派之间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2.百家争鸣的含义是什么?格物求理始自乐---方法篇 历史上关于“孙子”与“孙膑”是否为同一人,《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是否为同一本书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下列史料中最能证明这两本书为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是
A.《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分别记载了孙武与孙膑的事迹
B. 民间艺人口口相传“孙庞斗智”的故事
C.《汉书.艺文志》中分别有《吴孙子》(《孙子兵法》)与
《齐孙子》(《孙膑兵法》)的记载
D. 1972年在山东临沂市银雀山汉墓中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
与《孙膑兵法》两本简书.
D史学研究中要注重一手史料(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 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4岁,孔子死后10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诞生,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阿基米德和韩非子只差了7岁......公元前5世纪左右被德国的法兰克部学派称为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希腊海边思考的时候,印度的哲学家在恒河的岸边打坐,中国的哲学家在黄河的岸边散步。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史》
以上材料研究历史的角度有哪些?
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当时大放光彩 ,那他给我们留下哪些思想文化遗产,在当今又有什么现实价值呢?
提示:从治国方略、人与自然的关系、国际关系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大浪淘沙千秋梦---情感篇治国方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人与自然关系:依照自然规律改造自然
国际关系:和平处理国家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等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