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模拟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模拟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1-18 14:1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模拟测试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共20小题,每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有人把发展中国家为了扩大出口,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的行为称为“环境倾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下列措施中最适当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B.发达国家不需要对此承担责任
C.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
D.国际贸易中要大幅度提高资源价格
2.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更是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建在了发展中国家,这种行为直接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可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地域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地球面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强扰动,主要发生在(  )
A.史前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现代文明时期
4.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
A.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B.沿海国家填海造陆
C.东北三江平原排干湿地、开垦荒地
D.广西开辟梯田,发展茶园
读我国酸雨分布图,完成5~7题。

5.下列省市处于重酸雨区的是(  )
A.贵阳、河南 B.山东、河南
C.上海、重庆 D.上海、山东
6.有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为酸雨区
B.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硝酸型酸雨
C.酸雨会使水、土壤酸化,危害生物,腐蚀建筑物,并危害人体健康
D.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是减少二氧化碳和氧化氮的排放
7.我国西南地区出现重酸雨区的原因主要有(  )
①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②地形闭塞,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③多云雾,易形成酸雨 ④气温高,不利于空气对流流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10.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API)的形势报告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据此完成11~12题。
11.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
A.晴朗无风的天气
B.大风阴雨天气
C.空气强烈对流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
12.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B.沙尘暴时有发生
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
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示意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完成13~14题。

13.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
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4.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读我国绿色食品标志图,回答15~16题。

15.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能源”“绿色奥运”成为当今热门话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食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16.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使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完成17~18题。

17.工业化起飞阶段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  )
A.发展观 B.环境观
C.伦理道德观 D.消费观
18.可持续发展要靠公众行为的调整才能得以实现,下列属于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打火机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等
下图是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是(  )
A.沼气池、市场、农田、农户
B.市场、农田、沼气池、农户
C.农户、沼气池、市场、农田
D.市场、沼气池、农户、农田
20.当地发展生态农业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荒漠化 ③河流污染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共2小题,共40分)
2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金城油脂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常禾生物有机肥料有限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生物有机肥和饲料。居核心的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被遗弃的豆渣、废水、豆粕中残存的蛋白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中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常禾生物有机物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有哪些?
(2)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很容易地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畅销欧美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综合分析,循环生产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相比,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材料二 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

(1)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草地、森林之间最有可能的数量转化情况是怎样的?
(2)图中反映了人们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主要措施,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些措施带来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要解决这种“为了扩大出口,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的行为,需要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出口资源。
2.B 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建在发展中国家,相当于把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3.C 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扰动最大。
4.A 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会对全球的气候、生物多样性产生深刻影响。
5.C pH值越小,酸雨的酸性越强,pH值小于4.5的地区为重酸雨区,而河南、山东不在这一范围内。
6.C 我国能源消费是以煤炭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燃烧煤炭过程中,往往排出大量二氧化硫,因而我国酸雨类型为硫酸型。
7.A 我国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消耗的化石燃料多,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当地多谷地,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而且降水多,酸雨影响比较严重。
8.D 我国处于发展阶段,不应限制工业的发展,应当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比例,还可以植树造林,加大碳的固定。
9.B 从图中可看出,①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热带沙漠地区和中亚沙漠区,故是沙漠化问题。②在欧洲西部发达国家分布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可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农田土壤侵蚀问题。⑤分布在沿海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
10.C 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沙漠周围由于气候干旱,在风力作用下沙尘不断侵袭周边地域。
11.A 由题干可知,API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酸性气体等的浓度大小,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交换差,这些物质不易扩散,往往会使浓度增高。
12.B 每年北方春季因干旱多风,形成沙尘暴,使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偏高。
13.C 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及深刻的环境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庞大的人口压力。
14.B 该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进农业产业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15.A 所谓“绿色消费”是指人们的消费行为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如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等。
16.B 绿色食品要使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不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而是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等。
17.B 在工业化初期和起飞阶段,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保护。
18.C 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使用一次性物品都是传统的消费观,但注射器必须使用一次性的。
19.D 果园、养殖场等都向②提供原料,由此可判断出②为沼气池;果园的产品提供给③,而③又为沼气池提供原料,因而其为农户;④向养殖场提供饲料,因而其为农田;农田、果园向①提供产品,因而其为市场。
20.A 当地发展生态农业可为农户提供能源,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养殖场、农户等产生的废弃物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减轻了废弃物对河流等水体的污染。
21.解析 第(1)题,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优点主要有以下两点: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成本低廉。第(2)题,分析文字材料即可得出答案。第(3)题,循环生产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相比突出的好处可从节约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利于保护环境、延长了产业链、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回答。
答案 (1)①普通的工业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②工业化肥生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生产成本高,而有机肥料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2)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②实现了“变废为宝”,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④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市场;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市民的收入。
22.解析 人口增加需要增加耕地面积,随着耕地的开垦,森林、草地面积减少;图中显示人们通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增加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导致水源紧张、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板结和肥力下降等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提高科技投入、保持土壤肥力等方面考虑。
答案 (1)耕地面积增加,森林、草地面积减少。
(2)扩大灌溉面积 增施化肥 水资源紧张 土地生产能力下降
(3)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科技,改进生产方式,培育优良品种等;改良土壤,多施用有机肥(农家肥),有选择地施用化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