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1 作业1.1 认识静电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粤教版选修3-1 作业1.1 认识静电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1-18 10:0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静电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1.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
A.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起纸屑
B.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
C.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电流
D.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C [小线圈接近通电线圈过程中,小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不是静电现象,故选C.]
2.(多选)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三种方式都创造了带负电荷的电子
B.这三种方式都创造了带正电荷的质子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CD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了转移.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起电.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三种方式都没有产生电荷,故A、B错误;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法,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的转移,故C正确;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故D正确.]
3.把一个带正电的金属球A跟不带电的同样的金属球B相碰,两球都带等量的正电荷,这是因为(  )
A.A球的正电荷移到B球上
B.B球的负电荷移到A球上
C.A球的负电荷移到B球上
D.B球的正电荷移到A球上
B [金属球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则B球上的自由电子受A球上所带正电荷的吸引而转移到A球上,B球因缺少电子就带上了正电荷.]
4.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荷量为(  )
A.-q       B.q
C.2q D.4q
C [两个完全一样的导体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所以qB==2q,故C对.]
5.(多选)用棉布分别与丙烯塑料板和乙烯塑料板摩擦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摩擦时,表面粗糙的易失去电子
B.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一定同时带上种类及数量都不同的电荷
C.两个物体摩擦起电时,带上电荷的种类不同但数量相等
D.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该物体的带电荷种类可能不同
CD [两物体摩擦时得失电子取决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的大小,选项A错误;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所以两物体带电的种类一定不同,数量相等,选项B错误,C正确;由题中例子不难看出同一物体与不同种类物体摩擦,带电种类可能不同,选项D正确.]
6.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来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数值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C.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A、QB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
D [静电感应使得A带正电,B带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带正电的导体球C静电感应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转移,使B部分带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电荷守恒定律,A部分移走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但由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有关,自由电子在不同位置所受C的作用力的强弱是不同的,这样导致电子在导体上的分布不均匀,越靠近右端负电荷密度越大,越靠近左端正电荷密度越大,所以从不同位置切开时左右两部分所带电荷量QA、QB的值是不同的,故只有D正确.]
二、非选择题(14分)
7.如图所示,某实验通过调节控制电子枪产生的电子束,使其每秒有104个电子到达收集电子的金属瓶,经过一段时间,金属瓶上带有-8×10-12C的电荷量,求:
(1)金属瓶上收集到多少个电子?
(2)实验的时间为多长?
[解析] (1)金属瓶上收集的电子数目为:
N===5×107(个).
(2)实验的时间:t=s=5 000 s.
[答案] (1)5×107个 (2)5 000 s
[能力提升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
1.(多选)如图所示,a、b、c、d为四个带电小球,两球之间的作用分别为a吸d,b斥c,c斥a,d吸b,则(  )
A.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B.仅有三个小球带同种电荷
C.c、d小球带同种电荷
D.c、d小球带异种电荷
BD [由d吸a,d吸b可知a与b带同种电荷,且与d带异种电荷;由c斥a,c斥b可知c、a、b带同种电荷,c与d带异种电荷,所以A、C错,B、D对.]
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附近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a、b分别带正、负电,则(  )
A.b将吸引a,吸引后不放开
B.b先吸引a,接触后又和a分开
C.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b立即把a排斥开
B [因a带正电、b带负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轻质小球a将向b靠拢并与b接触,当小球a与b接触后,将对两球所带的电荷进行重新分配.若a、b原来带电荷量不等,结果两球带同种电荷将会被排斥开;若a、b原来带电荷量相等,则a、b接触后中和而都不带电,a、b将自由分开.故B正确.]
3.(多选)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多少为8×10-16 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 C
AD [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 C而带正电荷,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 C的负电荷;乙物体与不带电的丙物体相接触,从而使一部分负电荷转移到丙物体上,故可知乙、丙两物体都带负电荷,由电荷守恒可知乙最终所带负电荷为1.6×10-15 C-8×10-16 C=8×10-16 C,故A、D正确.]
4.(多选)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圆环,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后,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圆环,当距离约为0.5 cm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如图所示.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套碰到圆环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B.摩擦使笔套带电
C.笔套靠近圆环时,圆环上、下部分感应出异号电荷
D.圆环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环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环的重力
BCD [笔套在头发上摩擦后带负电,相当于毛皮摩擦橡胶棒.当笔套靠近圆环时,在圆环上、下部分分别感应出异种电荷.笔套中的电荷对感应电荷分别具有引力和斥力的作用,由于引力大于斥力,故笔套对圆环的静电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引力大于重力时,圆环被吸引到笔套上,B、C、D正确.笔套原来带负电,圆环不带电,两物体接触中和后都带负电,笔套所带电荷没有被全部中和,A错误.]
二、非选择题(26分)
5.(13分)多少个电子的电荷量等于-3.2×10-5C?干燥的天气一个人脱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10-5C的电荷.此人身上有多少个剩余电子?他的质量因聚集电子而增加了多少?(电子质量me=9.1×10-31kg,电子电荷量e=-1.6×10-19C)
[解析] -3.2×10-5C的电荷量含有的电子数为n===2.0×1014(个),-4.8×10-5C的电荷量含有的电子数为n′===3.0×1014(个),增加的质量为M=n′me=3.0×1014×9.1×10-31kg=2.73×10-16kg.
[答案] 2.0×1014个 3.0×1014个 2.73×10-16kg
6.(13分)如图所示,大球A原来的电荷量为Q,小球B原来不带电,现在让小球与大球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小球获得的电荷量为q;现给大球A补充电荷,使其电荷量为Q,再次让小球接触大球,每次都给大球补充到电荷量为Q,问:经过反复足够多次接触后,小球的带电荷量为多少?
[解析] 由于两个球的形状和大小不等,所以在接触过程中,两球的电荷量分配比例不是1∶1,但应该是一个确定的值.根据第一次接触达到静电平衡时两者的电荷量关系可知,此比例为(Q-q)∶q.经过多次接触后,从大球上迁移到小球上的电荷量越来越少,最终将为零,设最终B球带电荷量为q′,则有=,解得q′=.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