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怀疑与学问
教学设计 ●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2.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解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层层深入论证的写法。
3.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2.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因为牛顿有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因为瓦特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因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论产生了怀疑,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学问、创造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学生回答】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三、合作探究,研读品味
【教师提问】怎样理解程颐和张载的话?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他们的话?
【学生回答】做学问“须疑”“会疑”,就是“做学问必须善于提出疑问”。引用古人的名言作论点,说明这一观点并非己见,早在几百年前的古人就认识到怀疑是治学的重要条件,既简洁有力,又显示了坚实的根基。同时,文章开头引用名言作论点,也是一种常见的开门见山的写作方法。
【教师提问】简要论述一下第4段的写作思路?
【学生回答】段落一开始就告诉读者“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进而引出“什么是怀疑精神”,指出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接着作者列举了对“三皇、五帝”“腐草为萤”是怎样追问的事例来证明上面的观点:“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最后得出结论:经过怀疑之后,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教师提问】“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教师提问】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学生回答】从反面加以论证,指出“墨守前人的旧说”的恶果。
【教师提问】本文是怎样引用古人的话作为道理的论据来论证的?找出引用的句子,研究它们的作用,领会引用的精要,与论点切合和引用后阐释等特点。除了引用,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本文引用古代大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问家的话,既用他俩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说服力。程颐的“学者要先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两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中间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并作阐释:“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引用十分精当,与该段的分论点十分切合。
除了道理论证,本文的举例论证也用得很好。在论证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时,举了古书上有“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戴震读《大学章句》敢于怀疑大儒朱高的例子,戴震一生在学术上卓有成就,能成为大学问家,与他自幼读书就善疑好问分不开。作者举例时,还能摆出自己的经验,如读书时该怎样怀疑与发问,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以启发和借鉴。总之,用这些事实论据来进行论证十分有说服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在长大的过程中,你一定有过不少怀疑的经历。正因为有了怀疑的精神,你才尝到了发现的惊喜。请你把你的一次因怀疑而有新发现的经历与大家分享。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故事,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深有教益的。
六、布置作业
议论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才能把观点态度表达清晰。请用严密准确的语言写一段话,论证学与思的关系。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
教学反思
本文作者提出了“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指明了敏于生疑、勇于质疑是创造的关键;列举了大量的事例,阐述了求异、发散、逆向等是创造的基本思维方法。问题引领,学思结合,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独到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也为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