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红滴翠记黄山

文档属性

名称 飞红滴翠记黄山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01 14: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飞红滴翠记黄山》主问题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3、从黄山的形成地质史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主问题设计:
1、小组讨论:解说词是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编写的。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把黄山的景物特点介绍清楚?(提示:可列一个提纲。)
明确:总写——分写(山上)——奇峰,怪石,古松,云烟,日出——温泉(山下) 。
2、在黄山的这些景观中你认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处?结合具体文句说说他们有什么特点。
明确:概括特点:峰(秀、奇、高、险) 松(奇、古、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 石(巧、怪、奇特)云烟(轻盈飘忽) 日出(瑰丽、壮观、辉煌) 温泉(惬意舒适)
3、黄山的景色壮丽多姿,作者在写景时依据观察和表现的需要,按照电视片解说词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小组探究作者是如何从不同角度去表现景物的?(学生读读思思,并做好批注)。
明确:本文采用俯、仰、平、近、远等角度,让观众把黄山看个淋漓尽致。
“从高空俯视……神游天外了。”(俯视)
“巍峨黄山……取名天都峰。”(仰望)
“当你踏在这光滑潮湿的台阶上……登山的集体。”(起先置身于旅人之中,边攀登,边观赏,然后改从远处遥望) “……当我们登上……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从峰顶俯视)
“沿‘百步云梯而下’……驮着一只金龟。”(翘首昂视)
“西海中的‘飞来峰’……称它为仙桃峰。”(如听导游解说)
“黄山著名的巧石……‘猴子观太平’了。” (如听导游解说)
“清晨……神奇的仙山琼阁。” (远视,随着太阳升起而变换视角)
4、本文着力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请以写黄山巧石这部分来说说作者是怎样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
明确:文中写黄山巧石的部分:“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等景物的描写,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更伟大的是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先听巧石的名字就给我以丰富的想像力,有拟人的,有喻物的,所以在黄山你可以结识许多“天国仙友”,又可参加一个奇特的“动物世界”。总之黄山的自然景物在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后达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高度结合。其实作者把自然美的黄山通过文字描写出来的时候,从中已经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了。
5、课文中有些句子需要品味揣摩才能理解。比如:“黄山的峰石,经过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在大自然的宁静中,又增添了人间欢乐的生趣。这是黄山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结合。”这一句中的“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内在美”、““外在美”,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句中“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指人们为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而这些名字又是审美观照的结果,其中凝聚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这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的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这句话是着重讲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
6、作为一篇电视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同学们在阅读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Xxyw / Yd / " \t "_blank )中是否感觉到它和一般的游记散文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zxyw / Swjx" \t "_blank )有什么样的区别吗?
明确:不同: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zxyw / Swjx" \t "_blank )只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zxyw / Swjx" \t "_blank )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7、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试做一次电视节目主持人,介绍文中的某些景观。(学生朗读训练,为说话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