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第八课 名曲回放——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课题
《大象》《袋鼠》《水族馆》
单元
第8课
学科
音乐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能够感受到乐曲《大象》中表现大象沉重笨拙地步伐和滑稽可笑的舞姿。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保护自然
能够听辨出演奏乐曲的乐曲,记住各种乐曲的音色。
熟悉三首乐曲的歌曲特点,并且与其所对应的动物联系起来。将乐曲用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重点
理解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将乐曲用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难点
能够听辨出演奏乐曲的乐曲,记住各种乐曲的音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同学们欣赏乐曲前,同学们先读谜语,猜猜是什么动物:“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竹子,一根小辫子。”(打一动物)
答案:大象。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首描写大象的乐曲,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之五——《大象》。
播放的乐曲,同学们听辨该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动物?从乐曲的速度、声音的高低,你感觉这段音乐表现的是形体庞大的动物还是体型小的动物呢?请同学们从课本48页的几个动物图片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充。
《袋鼠》和《水族馆》
谜语一:一个妈妈真奇怪,胸前两个大口袋,不装吃的和用的,生下娃娃随身带。(打一动物)
答案:袋鼠
谜语二:坐也是行,立也是行,卧也是行。(打一水中生物)。
答案:鱼
欣赏《袋鼠》和《水族馆》两首乐曲,想想这两首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听辩哪首是《袋鼠》,哪首是《水族馆》。
猜谜语,并欣赏乐曲《大象》
仔细听老师播放的乐曲。并且猜出这是描绘什么动物的乐曲。
同学们猜老师给出的谜语
听辩所播放的乐曲哪首是《袋鼠》,哪首是《水族馆》
先不急于欣赏乐曲,而是先让孩子们猜一个谜语。可以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兴趣,能够主动地学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乐曲,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有助于学生更快地熟悉乐曲。
让同学们在猜谜游戏中,熟悉本课的内容。同时在脑子里熟悉袋鼠和水中生物的特点
在熟悉了两种生物的特点后,再听音乐来猜乐曲名,让同学们善于动脑思考,并认真听乐曲。
讲授新课
老师播放学过的乐曲《引子于狮王进行曲》与新课《大象》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行走。
思考乐曲《大象》的节拍是什么?做下面的练习题:
老师播放《大象》的音乐主题,学生跟着音乐轻轻哼唱,同时用手在胸前轻轻点拍,要求手要有表情地按三拍子地强弱规律来拍点子。
听乐曲,小组讨论:乐曲中演奏旋律地乐器有哪些?哪些担任伴奏乐器,哪些担任主奏乐器?
答案:低音大提琴和钢琴
钢琴担任伴奏乐器,低音大提琴担任主奏乐器
学生跟随老师听音乐做动作。本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老师可以根据曲式的结构来设计动作:A乐段与A’乐段的结构相似,设计相似的动作;B乐段是对比的乐段,老师可以采取动作或队形的变化。
随后,分小组讨论思考如何在老师编的动作基础上,加以队形的变化或动作的变化。
PS:在创编活动中,老师始终要起到指导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模仿两个基本动作,再让学生在这两个基本动作上,进行动作的变化或队形的变化,这样的创作教学具有指导性、方向性和目的性。
大象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有一些人为了大象的象牙将大象残忍杀害。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大象,让他们免于伤害。
《袋鼠》和《水族馆》
1.听听、画画、说说
听《袋鼠》和《水族馆》,分别在下方的方框中以线条或点的形式画出你所感受的音乐。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哪副图代表哪首乐曲,为什么?
听歌曲所作如下图:
图1:袋鼠
图2:水族馆
图1以点和线组成,主要是以点为主。乐曲中多次出现短促的旋律。
图2以线条构成乐曲旋律优美、流动。
听听、填填
欣赏两首乐曲,听辨这两首乐曲分别使用了哪些乐器演奏,从以下的4钟乐器中选择。(可多选)
A.钢琴B.长笛C.小提琴D.钟琴
(1)《袋鼠》:A (2)《水族馆》:A B C D
1.听听、动动
听《水族馆》,做律动。先原地做动作,原地动作熟练后再进行队形变化。以下提供几个基本动作,仅供参考。设计如下(律动1):
(1)模仿海草摇曳、海水荡漾的律动。以下动作要求手指、手腕、手臂保持放松。
①第1句:1=C
以上乐句的第1小节,手从腰的左侧位置起,慢慢往上移至头的左上侧,然后,第2小节以同样的动作反向往下移动,移至起点
②第2句:重复第1句的旋律,做同样的动作。
③第3句:
以上乐句的第1小节,手从腰的右侧位置起,慢慢往上移至头的右上侧,然后第2小节以同样的动作反向往下移动,移至起点。
④第4句:
以上乐句的第1小节,手从肚脐位置起,慢慢往上移至头的正上方,然后,在第2小节以同样的动作反向往下移动,移至起点。
(2)鱼儿畅游、珊瑚浮动的律动。动作设计如下:
①当听到以下旋律片段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两手的手臂、手腕、手掌放松,随着音乐的拍律左右摇摆,模仿鱼儿在游动。(律动2)
②当听到以下的旋律片段时,模仿珊瑚的同学双手捧着,手腕相对,做开合的动作,模仿珊瑚浮动的动作(律动3)。
(3)表现阳光投射在水面的律动。动作设计如下(律动4):
当听到以下旋律时,两手手掌打开并放在胸的两侧同时晃动,模拟阳光投射在水面、闪烁着的景象。谱例如下:
(4)队形变化:当动作熟练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队形的变化,更丰富地表现作品的意境。
①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每组大概20-24人,然后每大组再平均分成两小组:水生植物小组和鱼儿小组。水生植物小组围在外圈,鱼儿小组围在内圈。
外圈的同学模仿海草的动作,双腿跪再地板上,脚掌朝上,臀部坐在脚底上,当听到
时,鱼儿小组的同学朝圆心走,如下图1;
当听到 时,鱼儿小组的同学从圆心,往后退回起点处,如下图2:
③当听到这段音乐时,水生植物小组的同学双腿跪在地板上,脚掌朝上,臀部坐在脚底上,做以上律动3的动作;鱼儿小组的同学做以下的队形变化,如下图3:
注:以上队形变化参考《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空间运动之空间行走形式。
②当听到 时,水生植物小组的同学双腿跪在地板上,脚掌朝上,臀部坐在脚底上,做以上律动4的动作;鱼儿小组的同学听到第1次出现该旋律时,朝圆心后向转一圈,然后背对圆心(图1),当听到第2次出现该旋律时,回到原位再转一圈,面向圆心(图2)。
(5)律动道具制作步骤:
①准备几个信封,选择信封大小应以学生手的大小来定。学生把手放进信封后不宜太大或太小。如下图:
(5)律动道具制作步骤:
②打印或画出相同的一对角的图案并剪下。
③把剪下的相同的图案分别贴再信封正反面,如下图:
跟着老师播放乐曲的节拍行走。
做老师给出的练习题
学生跟着音乐轻轻哼唱,同时用手在胸前轻轻点拍,要求手要有表情地按三拍子地强弱规律来拍点子。
听音乐,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跟随老师听音乐做动作
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老师编的动作基础上,加以队形的变化或动作的变化
听老师讲关于保护动物,爱护自然环境的话题
听《袋鼠》和《水族馆》,分别在下方的方框中以线条或点的形式画出你所感受的音乐。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哪副图代表哪首乐曲,为什么?
看老师做的图,并且听老师总结两首乐曲的特点
听辨两首乐曲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让同学们在听乐曲时跟着乐曲的节奏,设计动作,并且将动作展现出来
制作完成动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道具
让同学们在听乐曲的同时,感受到乐曲所表现的大象沉重笨拙地步伐和滑稽可笑的舞姿。
将《引子与狮王进行曲》与《大象》进行对比,让同学们能够在对比中掌握乐曲节拍特点。并且复习了《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让同学们跟着音乐哼唱,并且能够用手有表情地按三拍子地强弱规律来拍点子。能够使学生更专注地投身课程,并且复习了三拍子地强弱规律知识点。
让同学们听音乐辨别乐器,能够使他们熟悉乐器的声音并且熟练地辨听出来
通过听音乐并且做老师设计的动作,让同学们更加熟悉乐曲的结构。并且能够在灵活地运用这个结构来创造性地编排舞蹈动作
在老师编排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改动,锻炼同学们编排舞蹈动作的能力,提升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让同学们在学习本课后,不仅增加了自己的音乐知识,更能提升自己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的意识
在初步熟悉乐曲后,再仔细地听乐曲,并采用两首乐曲对比地方式,让同学们熟悉两首乐曲地特点
在同学们自己思考之后,把自己的答案与老师的答案对比,让同学们了解这两首乐曲的特点,并且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里。此环节设计结合了视觉艺术,让学生听觉与视觉产生联觉,引导学生大胆展开联想,从多个角度感受艺术的美。
在熟悉歌曲的特点后,再让同学们听辨乐曲。提高他们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辨识度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同学们在设计动作和完成动作时提高对歌曲的熟悉程度。让同学们能够将抽象的音乐与具体的动作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感受能力。
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并且能够更加熟悉我们需要完成的动作
课堂作业
熟听《大象》《袋鼠》《水族馆》
板书
《大象》
1.新知导入 2.温故知新
3.动手动脑 4.欣赏乐曲
5.听辨乐器 6.创编活动
7.保护动物
《袋鼠》 《水族馆》
1. 我爱猜谜 2.新知导入
3.边听边画 4.边听变填
5.边听边动 6.制作道具
课件30张PPT。第8课 名曲回放——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第三课时花城版 四年级上新知导入 在同学们欣赏乐曲前,同学们先读谜语,猜猜是什么动物:“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竹子,一根小辫子。”(打一动物)答案:大象。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首描写大象的乐曲,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动物狂欢节》之五——《大象》。新知导入:新知导入 播放的乐曲,同学们听辨该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动物?从乐曲的速度、声音的高低,你感觉这段音乐表现的是形体庞大的动物还是体型小的动物呢?请同学们从课本48页的几个动物图片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充。新知导入:新知导入 老师播放学过的乐曲《引子于狮王进行曲》与新课《大象》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行走。温故知新:新知讲解思考乐曲《大象》的节拍是什么?做下面的练习题:动手动脑:课堂练习 老师播放《大象》的音乐主题,学生跟着音乐轻轻哼唱,同时用手在胸前轻轻点拍,要求手要有表情地按三拍子地强弱规律来拍点子。欣赏乐曲:拓展提高 听乐曲,小组讨论:乐曲中演奏旋律地乐器有哪些?哪些担任伴奏乐器,哪些担任主奏乐器?答案:低音大提琴和钢琴
钢琴担任伴奏乐器,低音大提琴担任主奏乐器听辨乐器:课堂总结 学生跟随老师听音乐做动作。本乐曲的曲式结构是“A+B+A”,老师可以根据曲式的结构来设计动作:A乐段与A‘乐段的结构相似,设计相似的动作;B乐段是对比的乐段,老师可以采取动作或队形的变化。想一想动一动创编活动:拓展提高 随后,分小组讨论思考如何在老师编的动作基础上,加以队形的变化或动作的变化。 在创编活动中,老师始终要起到指导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模仿两个基本动作,再让学生在这两个基本动作上,进行动作的变化或队形的变化,这样的创作教学具有指导性、方向性和目的性。创编活动:拓展提高 大象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有一些人为了大象的象牙将大象残忍杀害。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大象,让他们免于伤害。保护动物:新知导入我爱猜谜: 谜语一:一个妈妈真奇怪,胸前两个大口袋,不装吃的和用的,生下娃娃随身带。(打一动物)答案:袋鼠 谜语二:坐也是行,立也是行,卧也是行。(打一水中生物)。答案:鱼新知导入新知导入: 欣赏《袋鼠》和《水族馆》两首乐曲,想想这两首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听辩哪首是《袋鼠》,哪首是《水族馆》。课堂练习 1.听听、画画、说说
听《袋鼠》和《水族馆》,分别在下方的方框中以线条或点的形式画出你所感受的音乐。同学们说说听后的感受,哪副图代表哪首乐曲,为什么?边听边画:课堂练习边听边画: 听歌曲所作如下图:图1以点和线组成,主要是以点为主。乐曲中多次出现短促的旋律。
图2以线条构成乐曲旋律优美、流动。
此环节设计结合了视觉艺术,让学生听觉与视觉产生联觉,引导学生大胆展开联想,从多个角度感受艺术的美。图1:袋鼠图2:水族馆2.听听、填填 《袋鼠》 《水族馆》
欣赏两首乐曲,听辨这两首乐曲分别使用了哪些乐器演奏,从以下的4钟乐器中选择。(可多选)
A.钢琴 B.长笛 C.小提琴 D.钟琴课堂练习边听边填:(1)《袋鼠》:A (2)《水族馆》:A B C D课堂练习边听边动: 1.听听、动动
听《水族馆》,做律动。先原地做动作,原地动作熟练后再进行队形变化。以下提供几个基本动作,仅供参考。设计如下(律动1):
(1)模仿海草摇曳、海水荡漾的律动。以下动作要求手指、手腕、手臂保持放松。
①第1句:1=C 以上乐句的第1小节,手从腰的左侧位置起,慢慢往上移至头的左上侧,然后,第2小节以同样的动作反向往下移动,移至起点②第2句:重复第1句的旋律,做同样的动作。
③第3句:课堂练习边听边动:以上乐句的第1小节,手从腰的右侧位置起,慢慢往上移至头的右上侧,然后第2小节以同样的动作反向往下移动,移至起点。课堂练习边听边动:④第4句:以上乐句的第1小节,手从肚脐位置起,慢慢往上移至头的正上方,然后,在第2小节以同样的动作反向往下移动,移至起点。(2)鱼儿畅游、珊瑚浮动的律动。动作设计如下:
①当听到以下旋律片段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两手的手臂、手腕、手掌放松,随着音乐的拍律左右摇摆,模仿鱼儿在游动。(律动2)
②当听到以下的旋律片段时,模仿珊瑚的同学双手捧着,手腕相对,做开合的动作,模仿珊瑚浮动的动作(律动3)。课堂练习边听边动:课堂练习边听边动:(3)表现阳光投射在水面的律动。动作设计如下(律动4):
当听到以下旋律时,两手手掌打开并放在胸的两侧同时晃动,模拟阳光投射在水面、闪烁着的景象。谱例如下:课堂练习边听边动:(4)队形变化:当动作熟练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队形的变化,更丰富地表现作品的意境。
①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每组大概20-24人,然后每大组再平均分成两小组:水生植物小组和鱼儿小组。水生植物小组围在外圈,鱼儿小组围在内圈。 外圈的同学模仿海草的动作,双腿跪再地板上,脚掌朝上,臀部坐在脚底上,当听到 时,鱼儿小组的同学朝圆心走,如下图1;
当听到 时,鱼儿小组的同学从圆心,往后退回起点处,如下图2:课堂练习边听边动:课堂练习边听边动:③当听到 这段音乐时,水生植物小组的同学双腿跪在地板上,脚掌朝上,臀部坐在脚底上,做以上律动3的动作;鱼儿小组的同学做以下的队形变化,如下图3:注:以上队形变化参考《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空间运动之空间行走形式。②当听到 时,水生植物小组的同学双腿跪在地板上,脚掌朝上,臀部坐在脚底上,做以上律动4的动作;鱼儿小组的同学听到第1次出现该旋律时,朝圆心后向转一圈,然后背对圆心(图1),当听到第2次出现该旋律时,回到原位再转一圈,面向圆心(图2)。课堂练习边听边动:课堂练习制作道具:(5)律动道具制作步骤:
①准备几个信封,选择信封大小应以学生手的大小来定。学生把手放进信封后不宜太大或太小。如下图:课堂练习制作道具:(5)律动道具制作步骤:
②打印或画出相同的一对角的图案并剪下。
③把剪下的相同的图案分别贴再信封正反面,如下图:板书设计《大象》1.新知导入 2.温故知新
3.动手动脑 4.欣赏乐曲
5.听辨乐器 6.创编活动
7.保护动物
《袋鼠》 《水族馆》1. 我爱猜谜 2.新知导入
3.边听边画 4.边听变填
5.边听边动 6.制作道具
作业布置 熟听《大象》《袋鼠》
《水族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