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我们在叙述中国的历史王朝时,常常开口就是唐宋元明清一以贯之,这样的表述,实际上并不能代表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唐朝疆域其实比汉朝小很多。宋可以代表中国吗?跟宋并存的还有契丹建立的辽,女真建立的金和党项建立的西夏,他们都是切实的存在,却常常被忽略,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了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和元、清这样的统一王朝及其拥有的国土。
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北方民族的南下和交融,才使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由原来的华夏形成了现在的中华,造就了今天的多元一体,才保有了不断攀升的原动力,所以要客观的看待这些事实,才能对中国历史有清醒的认识
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
了解辽夏金元烛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中华民族发展的多元性
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27-1279年
916-1125年
辽
960-1127年
南宋
1115-1234年
1038-1227年
西夏
金
北宋
1206-1368年
元
916年
1127年
1279年
1368年
960年
王朝更迭——时空坐标
西夏
辽
北宋
金
西夏
南宋
元
辽
历史就是如此,每当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倒下,就会有一个塞北的少数民族站起来,大草原永远都不会缺乏强者,也不会出现权力的真空地带。当大唐帝国轰然倒塌,一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强大政权,正在草原隔壁上呼啸而来,它就是契丹建立的大辽政权,一个呼啸的强者!
政权:辽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上京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有什么意义?
(1)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 特点:因俗而治、藩汉分治
(2)原因:各民族间在经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3)意义:①是对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明的肯定和保护;
②利于契丹族学习先进的农耕文明,并向封建社会过渡;
③利于民族融合
皇帝四时巡守,契丹大小内外臣僚并应役次人,及汉人宣徽院所管百司皆从。汉人枢密院、中书省唯摘宰相一员,枢密院都副承旨二员,令史十人,御史台、大理寺选摘一人扈从。每岁正月上旬,车驾启行。宰相以下,还于中京居守,行遣汉人一切公事。
——《辽史·行营志》卷三十二 志第二
四时捺钵制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天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夏
有一个民族灭而不亡,他们尊白为美,视死为荣。有一个王朝神秘莫测,她雄霸一时,威震四方。这个民族叫党项,这个王朝就是西夏。
一个既如饥似渴搜集中原典籍,又想摆脱汉文化影响的政权。西夏不是单纯的野蛮人,他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就像划过天空的一颗流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却给后世留下了种种难解之谜。他就是西北的雄鹰——西夏!
政权:西夏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党项
元昊
兴庆
西夏国统治概况:
西夏铜牌
西夏货币
西夏买牛契约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
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西夏模仿北宋所推行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1)政治上: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职、军制和法律;
(2)经济上: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3)文化上: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金
一个似乎在一夜之间崛起的王朝。一个让北宋居民痛恨至极的王朝。其独创军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以其勇猛的骑兵与精锐的火器,所向披靡,锐不可当。起兵反辽,仅十年灭辽。12年灭北宋,统治经历十帝120年。其政治文化达到巅峰。疆域包括淮河北,秦岭东北大部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可谓东亚之王者,他就是女真人建立的大金政权
政权:金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125年灭辽
1127年灭北宋
女真
完颜阿骨打
会宁、燕京
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
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
思考:金朝的统治者(海陵王完颜亮)为什么要将都城从上京迁至中都?
①统治者意图统一华夏;同时崇尚中原文化,力主汉化改革。②金朝当时统治范围扩大,上京居东北,不便于统治。上京地区相较于中都自然环境更恶劣。
女真族的部落、氏族首领名为“孛堇”(bójǐn),平时由其组织民众从事生产;战时,孛堇分别冠以猛安(千夫长)、谋克(百夫长)之名,率部出征。后发展为军事编制单位。这种部落兵战斗力很强,辽人曾称“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猛安谋克制
性质: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内容:每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与汉族同居,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影响:
A.减少财政支出;B.保证较强战斗力;
C.加强女真族封建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
兵 农合一
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监察之责……孳孳(通:孜孜)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
——《金史·世宗纪》
大定之治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时,金朝政治稳定,世宗被誉为“小尧舜”
元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它存在的九十八年仅仅是弹指一挥间,但他掀起的草原风暴,席卷欧亚大陆。他对世界的影响,对东西文明交流的贡献却无人能出其右,蒙古族——正如罗马之起源,那个斡难河畔有关苍狼、白鹿结合的美丽族源传说,也为众人所熟知...他的帝国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达到33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2%,他才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征服者——元!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
被尊为“成吉思汗”
政权:元(1271年)
建立者:忽必烈
都城:大都
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
东
海
河
黄
大
江
江
龙
黑
斡
难
河
鄂
嫩
河
大翰耳朵
汗建立蒙古国
中都
号为元。次年,改中都
为大都,并定都大都。
临安
余力量,统一了全国。
中兴
银川
北京
杭州
温都尔汗西南
蒙
古
金
夏
西
南
宋
辽
西
大
理
部
等
蕃
吐
南京
蔡州
襄阳
长
江
开封
厓山
蒙古军进攻金、西辽、
西夏、大理路线
元军进攻南宋路线
1279年元统一全国结束分裂局面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高官,他严词拒绝,从容就义,年仅47岁。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思考: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坚持不懈,你认为他值不值得敬佩?为什么?如何评价文天祥?
(2)他在抗元斗争中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3)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
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1)值得。
·推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
·因地制宜政策,加强边疆控制
·驿站和急递铺,加强国家内部联系
巩固统一
元代驿路分布图
元代驿路
元代行省制度
1.中央
中央
行政
军事
监察
枢密院
御史台
吏
工
户
礼
兵
刑
中书省
六部
元朝中书省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山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2、在地方
行省制度
行省
路、府、州、县
地方行政制度
(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元朝疆域图
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宣政院
福建晋江澎湖巡检司
宣政院印章
吐蕃:宣政院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台湾:澎湖巡检司
吐蕃:宣政院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台湾:澎湖巡检司
吐蕃:宣政院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
宣慰司
台湾:澎湖巡检司
吐蕃:宣政院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台湾:澎湖巡检司
元朝的民族关系
影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回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1.回族形成: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元朝的民族关系
四
等
人
制
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
14 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
1368年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渐与汉族融合。
社会矛盾及民族交融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
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
总结:辽、西夏、金和元统治的共性:
1、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都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同时学习借鉴中原文化
3、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4、都促进了边疆开发,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课后小结
17
北族立国,采用汉制;国家统一,民族融合
元朝
蒙古建国
幅员辽阔
边疆建设
统一融合
OPTION 01
OPTION 02
OPTION 03
契丹建辽
蕃汉分治
党项建夏
仿照汉制
女真建金
猛安谋克
兵民合一
灭辽南侵
辽夏
金朝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