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在烈日和暴雨下》主问题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具体细致地描绘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
3、认识旧社会劳动人民痛苦不幸的生活遭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对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2、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和心理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主问题设计
1、根据题目的提示理清文章结构,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事?他不做行不行?
明确:第一部分(1—6),烈日下拉车。第二部分(7—16),暴雨下拉车。文中描写了祥子哪几种环境下拉车的经历。他不拉车就无法生活。
2、小组探究作者是怎样描写烈日的?写烈日之烈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要从不同角度、运用的修辞方法赏析怎样描写烈日)
明确:(1)先总写:“发了狂”、“下了火”、“憋气”——赤日炎炎、热到极限、无法忍受;(2)再细写:①街上的柳树②马路上③便道④狗⑤骡子⑥小贩们⑦柏油路⑧拉车的——侧面烘托;(3)运用白描、拟人、排比、比喻、夸张写烈日。
写烈日之烈的目的是突出下拉车艰苦危险。
3、作者是怎样着意刻画祥子的矛盾心情的?文中抓住哪一细节刻画祥子在烈日下为生活煎熬?
明确:
(1)痛苦与矛盾,饱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承受着多少痛苦;文中以夸张的语言,贴切传神地写出人们在炎热天气的感受。
(2)从“空中”、“屋顶”、“墙壁”、“地上”、“从上至下”着力写阳光暴烈;烈日的威力无处不在,祥子的心理畏缩与烦躁。
(3)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重点写阳光的声、色、味,突出祥子在死亡线上为生活而卖命。
4、作者是怎样描绘暴雨下来时的过程的?
明确:风带着“雨星”乱撞→极硬的“雨点”砸起许多土→“雨点”停了→“雨道”往下落→“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只是那么一片,一阵”,“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一个水世界”。
5、小组探究:作者怎样描绘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坐车的怎样?拉车的怎样?
明确:拉车的欲躲避风雨不得,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拉车的已顾不过命来,坐车的冷醒无情,拉车的痛苦、矛盾、挣命、“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6、小组探究文章为什么要写日之“烈”,雨之“暴”的环境
明确:文中抓住日之“烈”,雨之“暴”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绘,以自然环境的恶劣衬托在这种环境中挣扎的人物的痛苦生活。这种病根不在天气而在社会制度,是对旧社会黑暗和残酷的揭露控诉,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理解。
7、小组探究下面句子的含义
“整个老城”比喻成“像烧透了的砖窑”,极其形象,可见热的程度。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化”,写出了太阳的毒热。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用拟人很生动地把风借雨势,雨借风威的形象描述出来。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病了似的”,说明柳树缺少生机、缺少水分,可见天气的干燥程度。
“叶子挂着层灰土”,说明天气长时间没有下雨。“枝条一动也懒得动”,说明没有风。
祥子“胃里差不多装满了各样的水,有时候里面会轻轻地响,像骡马喝完水那样,肚子里光光光地响动”?
写出祥子助胃里装的全是水,腹中空空,肚内无食;喻示祥子过着骡马般的非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