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绰约(chuò)??? 凝脂(zhǐ)??? 满襟(jīn)??? 修葺(qì)
B.祠堂(cí)??? 踯躅(zhú) 绸缪(móu)???? 马嵬(wéi)
C.酌酒(zhuó)??? 下载(zǎi) 衰鬓(bìn)??? 杳渺(yǎo)
D.北渚(zhǔ)??? 偕逝(xié) 钗擘(bè)??? 水裔(yì)
1.答案:B
解析:A.“脂"读 zhī。C.“载"读 zài。D.“擘"读 bò。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言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眇眇兮愁予(名词作动词,举目)???? 与佳期兮夕张(名词作动词,约会)
B.洞庭波兮木叶下(名词作动词,水波泛动)???? 荪壁兮紫坛(名词作动词,用荪草装饰;用紫贝筑)
C.桂栋兮兰橑(名词作动词,用桂树做;用兰草做)???? 辛夷楣兮药房(名词作动词,用辛夷做;用白芷装饰)
D.罔薜荔兮为帷(名词作动词,编织)???? 狼吞虎咽(名词作动词,像狼一样;像虎一样)
2.答案:D
解析:“狼”“虎”的用法为名词作状语。
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目眇眇兮愁予???? 愁:使……发愁????②袅袅兮秋风???? 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B.①与佳期兮夕张???? 张:张设罗帐???? ②观流水兮潺湲????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C.①中原北望气如山???? 气:气概,气势????②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扶助
D.①塞上长城空自许???? 许:答应???? ②泻水置平地???? 泻:倾、倒
3.答案:D
解析:许:称许,称赞。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⑤妹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⑦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⑧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 C.③④⑥⑧ D.①②⑥⑦
4.答案:D
解析:按除③⑤即可③颜色古义指美丽、光彩;今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⑤可怜:古义指可爱可羡;今义指值得怜悯。睡觉:古义睡醒;今义指进入睡眠状态,①奈何:古今意义都是怎么办。②砗:古今意义都是排徊不前的样子。④萧索:古今意义都是凄凉、萧条。⑥转;古今意义都是翻来覆去。渺茫:古今意义都是辽远而模糊不清。故选D项。
5.从修辞的角度看,和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A.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5.答案:C
解析:选C。A项,夸张;B项,对偶;C项和例句一样,都是比喻;D项,顶真。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A.⑤③④②①⑥??????????????????????????B.②①⑥⑤③④
C.⑤③①⑥④②??????????????????????????D.②①③④⑥⑤
答案:A
解析:首句末尾说“意境与意象”“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据此可找出⑤语意与之衔接最紧,⑤中的“这”很明显承上文指代“特征”;②中有“这种主客观的统一”明显承④而来,②在④后;“而是”前面应该有“不是”,恰好是⑥。
7.下列句子中,加粗诗句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起,秋雨凉;木叶落,思断肠。远方的人啊,你的生活是否如意?
B.这次展览所展示的诸多创新科技产品,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有识者应懂得“时不可兮骤得”,把握这大好时机,发展自己。
C.“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这两句诗写中国共产党人有弘毅之志,有清廉作风,表现了对焦裕禄的思念和称赞。
D.是什么让方志敏“虽九死其犹未悔”?纵观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和生命融为一体的信仰。
7.答案:B
解析:“时不可兮骤得”的意思是“美好的时光不可轻易得到”,而不是“时机”。A项,“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写景的句子,写秋天风初凉,木轻轻摇动,树叶飘落。符合语境。C项,路漫漫其修远矣”化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表达了一种积极求进的心态。符合语境。D项,“虽九死其犹未悔”指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管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符合语境。
8.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B.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C.元嘉三大诗人之首的鲍照生于乱世身份地位极其卑微,但他才高八斗志可凌云,功名之心尤其强烈,森严的门第观念与其远大的理想抱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D.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他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8.答案:D
解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D项,暗换主语,将“他”删去。所以选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过去的________中,革命者不怕牺牲,为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热血和生命。
②在止暴制乱的过程中,香港警察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央不出手的情况下,香港警队是守卫“一国两制”、维护治安和遏制暴力的________。
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品格,同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痼疾。健康而优秀的民族心理必然善于扬长避短,精于________,长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美国和西方已________,准备在叙利亚实施“假道伐虢”之计,即试图假借讨伐ISIS,达到消灭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目的。
A.峥嵘岁月?????中流砥柱?????激浊扬清?????图穷匕见
B.蹉跎岁月?????国家栋梁?????去芜存菁?????图穷匕见
C.峥嵘岁月?????国家栋梁?????激浊扬清?????水落石出
D.蹉跎岁月?????中流砥柱?????去芜存菁?????水落石出
答案:A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5分)
新年礼物
侯发山
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受电话。又是这句话。
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
10.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母亲接到李娟的电话,始而激动,继而沉默,再后怯怯地问话,表现了她对女儿由思念、期盼到理解、关心的变化,这是小说的细腻之处。
B.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很久不知道给母亲买什么礼物,就打电话问母亲缺少什么,这样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了下面母亲为李娟寄礼物的事。
C.李娟听弟弟在电话里讲述母亲对她的思念和期盼,于是也开始思念母亲,亟不可待地想回家和母亲团聚,感受母女亲情,所以流下了泪水。
D.弟弟回到家里过年,而且还帮母亲劝姐姐回家过年,说明弟弟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都超过了姐姐,他是小说着力树立的一个鲜明的孝子形象。
11.小说在刻画李娟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12.新年礼物对李娟和母亲来说,意义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新年礼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6分)
答案:1.B; 2.①不怕吃苦。常年在外打工当保姆。
②有孝心。给母亲买各种生活用品,希望母亲享福,意识到母亲可能不高兴,就换了欢快的语气。
③细心。看到别人有的东西,想到给母亲买。
3.作用:①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使小说情节集中紧凑。
②凸显小说陪伴比物质对老人更重要的主题。
③使主人公李娟有孝心但疏忽了母亲心灵需要的人物形象丰满。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5分)
九重城厥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婉转峨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欲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云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破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裴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13.画线语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唐玄宗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14.在节选的这一部分诗歌中,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唐玄宗形象?(3分)
15.下列对节选部分诗句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虽然诗人未完全摆脱为尊者讳”的束缚,把唐玄宗的仓皇之逃说成“千乘万骑西南行”,但“行”字中却隐含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玄宗在四川逃难期间,对在马嵬坡下赐死杨贵妃的行为追悔莫及,以至在行宫里望见月亮,在雨夜里听到风铃声就伤心不已,悲痛欲绝。
C.“马鬼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意思是在马坡的泥土中,不见杨贵妃,只见她的死处。一个“空”字蕴含着唐玄宗内心的悲哀、痛苦和对杨贵妃无尽的思念之情。
D.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挑尽”是说夜已深了,灯草即将挑尽,形容夜不成眠的境况,这两句极力渲染唐玄宗思念杨贵妃,以致夜不成眠的孤寂凄苦。
16.试分析“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两句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分)
17.“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两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3分)
答案:13.采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唐玄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之情。
14.节选部分表现了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愁苦、寂寞、悲痛伤感之情以及对杨贵妃刻骨铭心的思念。此处的唐玄宗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
15.B
16.以有形之山水写无形之情,那不尽的江水和无际的青山不正像玄宗绵绵的情思吗?这是正衬的手法虽然满眼是山青水碧的美景,可心中却尽是凄苦的况味,这构成了反衬的手法,碧青都是冷色调,和玄宗当时哀伤的心境是一致的。两个“蜀”字构成回环之美,“朝朝暮暮”两个叠音词也增添了音韵美。
17.采用白描手法,选取春、秋季节中的两个典型画面,一乐一哀,都烘托了人物长年不断、无处不在的哀伤之情。
解析:15.“对在马坡下赐死杨妃的行为追悔莫及”的说法于文无据。
16.这两句诗,上句写景,下句写情,这就要注意景与情的关系江水的无尽和青山的连不断正像玄宗绵绵的情思,由此分析出正衬的手法;而景之美与情之悲又构成反。此外,在修辞手法上,两个“蜀”字构成回环之美,“朝朝暮暮”又运用了叠音。然后结合这两句诗的内容,回答出衬托与叠音的艺术效果。
17.这两句写景,只勾勒物象,不着颜色,描画出了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鲜明生动的景物形象,有乐景,有哀景,在写景中衬托出唐玄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哀伤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5分)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丘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馀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录其孙为中书舍人。
(选自《明史》,有删改)
18.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B.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C.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D.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19.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试是科举考试名,明、清两朝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乡试,中试者被称为秀才。
B.庶吉士又称"庶常",是明、清两朝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负责起草诏书等。
C.历法指推算日月星辰之运行以定岁时节候的方法,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类。
D.文渊阁指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的地方,《永乐大典》纂成后便被放置在南京文渊阁。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光启博学强识,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法、火器等技术,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遍习兵法等其他书籍。
B.徐光启胸怀大志,可是不被重用,几起几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邱兆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
C.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负责编写《测天约说》二卷等著作,后来又呈上观测天象的四条理论,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D.崇祯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监台官。但徐光启认为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出现差错,应该及时修正。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
(2)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
答案:18.C; 19.A; 20.B;
21.(1)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
(2)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
解析:18.光启已经去世,故御史不可能跟光启说,排除BD;御史说光启去世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故请求皇上加以抚恤,排除A。
19.考中乡试的被称为举人。明、清两朝的秀才专指府、州、县学的生员。
20.崔景荣和徐光启“议不合”,但未弹劾他。
【参考译文】
??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书籍。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几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弹劾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任监督。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赐诰封少保。御吏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帝采纳御吏意见,于是赐徐先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9分)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2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3.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5分)
答案:22.CD;
23.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
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1.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白居易并无此意。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说明作者还是想得到当世的认可的。
2.题目要求从“戏赠”入手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态度,所以不仅要体会其表层情感,还要体会作者“戏赠”背后的微妙心思。诗歌首联,写作者的诗歌成就;颔联,写自己的诗歌被元稹模仿,让李绅服气。诗歌的前两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自得。颈联,是作者的牢骚话,表现了自己在当时不被重用,体现了作者的不平与无奈;尾联,表现作者对自己诗歌新编成集的欣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悟态度有两种:一是作者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一是作者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
【诗歌鉴赏】
元和十年,作者白居易因在朝中直言不阿,作讽喻诗针砭时弊,鮏怒了权贵,从而遭谗被贬江州。这段时期,作者极为苦闷,专门对自己半生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做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他痛苦,愤激,但对自己的追求并不后悔。此诗既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题记,又是赠友之作,而且是“戏赠”,即兼有与友人戏谑的意思。首两句,作者举出自己的代表作,表现自己以诗歌干预现实的思想和成功实践。三、四句表现出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是作者对自己命运遭际的车骚话,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作者更以故作骄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五、默写题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常为后人引用,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的两句诗为:“ , 。”
(2)陆游《书愤》中写早年激烈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 ?”
(3)杜甫的《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庄严肃气氛的诗句是:“ , 。”
(4)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用反问语气表达心中的无奈的句子是:“ , ?”
答案:(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4)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解析:
六、语言表达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脑垂体又称为“脑下垂体”,是大脑底部水滴状下垂的结构,重量仅为5克,相当于半粒花生米的大小。脑垂体虽然小,①________它可以说是人体内分泌的“司令部”,控制着人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机体的代谢活动。垂体腺瘤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早期并无颅内压升高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由于②________,极易漏诊、误诊,增加了病残率和致死率。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发生率较高,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虽然是良性肿瘤,③________首先是垂体激素过童分泌,会引起代谢紊乱、脏器狈害等一系列问题;其次,肿瘤压迫还会导致其他垂体激素低下,引起脑部相应重要功能的严重障碍。
答案:①却有着神奇的作用;②临床症状不典型;③但垂体腺瘤的危害却不小;
26.2016年11月30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 (4分)
①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③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④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⑤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惊蛰;②霜降;③立夏;④立冬;⑤白露
六、材料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应对文化、经济全球化,开放是我们的唯一选择;为了打造全球利益共同体,共赢是我们的不二法门。开放是一种胸怀,开放是一种气度,开放是融入世界的先决条件;共赢是一种诚意,共赢是一种成果,共赢是和谐世界的基本特征。开放共赢,助力中华复兴;开放共赢,共创世界繁荣!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