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2019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人教2019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9 15:4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人教2019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首先统一货币发行权,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钞票。这一措施的结果是(  )
A.便于官僚资本搜刮百姓
B.推动中国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C.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D.致使金属货币完全退出金融舞台
2.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B.列强忙于一战
C.日本对华侵略的加深 D.外国资本的排挤
3.右图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群像,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最有利于纪念(  )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胜利
C.南昌起义
D.湘赣边秋收起义
4.某学者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 B.长征的胜利结束
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5.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八七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遵义会议
6.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
时间 工人 农民 其他
1927年4月 51% 19% 30%
1928年 10% 76% 14%

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7.八七会议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的秋收起义位于(  )
A.湘鄂边界 B.湘桂边界
C.湘赣边界 D.湘粤边界
8.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游特色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9.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这一调整(  )
A.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C.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流通
D.加快了国内市场形成
10.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的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主要经营业务是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些军费主要用于(  )
A.“围剿”红军 B.抵御日本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 D.应对经济危机
1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由此可知(  )
A.国民政府积极扶持民族工业
B.兴办实业成为当时中国主流
C.民族工业发展障碍逐步被扫除
D.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12.“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泽东的这句话(  )
A.说明了国共合作面临的困境
B.解释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
C.阐述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存在的条件
D.强调了抗日根据地得以存在的原因
13.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14.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单元主题,最适合的是(  )
第10课 五四运动和中共诞生 第11课 北伐战争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5.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挺进大别山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1927年)
材料二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 (1929年)
(1)材料一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田分地”是哪一重大行动。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革命运动此起彼伏,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相继发生。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在斗争目标上已有很大不同,而五四运动则带有更新的时代烙印。
材料二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与义和团相比在斗争目标上已有很大不同”的表现,并说明五四运动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走俄国人的路”是指什么?此后是如何创新的?





参考答案
一、1-5 A A C D B 6-10 A C D C A 11-15 A C C C C
二、16. (1)秋收起义。
(2)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3)反帝反封建。
17.(1)表现:辛亥革命要求推翻清政府统治;学习美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特点: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含义:发动城市武装暴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创新:确立工农武装割据,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