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奶奶家》
一、教学内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去奶奶家》。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三、知识点。
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白板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过春节去爷爷奶奶家吗?你们是怎么从自己家到爷爷奶奶家的呢?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
过春节了,爸爸妈妈带着淘气去奶奶家玩,这里有一张淘气去奶奶家的地图。
出示地图:
你能看懂淘气去奶奶家是怎样乘车的吗?
图中还有哪些数学信息?
谁能完整地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同桌互相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清楚:不同颜色的路线分别代表什么,并在图上指一指乘火车的是哪一段,乘汽车的是哪一段。
把每一条路线乘坐的哪种车、行驶速度、行驶时间说清楚。
活动二:画一画(画图表示数学信息)
1、自己读题,弄清其中的数量关系。
2、独立尝试画图,画好后与同伴交流你是怎样表示的。
3、集体交流:
第一种方法:说清楚自己是怎样表示的?
第二种方法:它能表示原图的路线吗?
第三种方法:线段图,把原来曲曲弯弯的路线完全拉直了,它能表示原图的路线吗?
比较、总结:
将三幅图放在一起:这三幅图都能表示原图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示意图。你认为哪幅示意图更能清晰、简洁地表示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对不同形式的路线图进行观察和比较,感受到逐步简化的过程。
小结:
像图三这样的示意图更简洁、清晰,不仅画起来方便,而且也便于观察,容易看出 其中的数量关系。人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线段图。
活动三:标一标(在图中标出指定位置)
自己读题,弄清题意:
淘气上午9点时乘火车出发,2小时后火车大概会开到哪呢?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尝试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这个位置的。
活动四:算一算(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多少千米)
尝试独立解答。如果有困难,就先观察图示。
集体交流:说一说每一步算式的实际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巩固练习:
2、用竖式算一算:
48×3 32×5 256×3 243×4
3、
(四)、拓展练习:
(五)、总结:今天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读情境图、画图理解题意、解决问题。
七、板书设计:
去奶奶家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线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