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曹刿论战》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曹刿论战》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8 22:11:0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3.品读人物语言,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4、要善于从多角度、多侧面,善于从不同的视点来分析问题,从而获得全面的辨证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人物形象的分析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多角度、多侧面,多视点来分析人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品读课文,体会“论战”智慧
1.阅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呢?
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位卑未敢忘国忧”。一句“肉食者鄙”,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弊端;而“未能远谋”不仅是对自己深谋远虑的充分肯定,而“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
3.“何以战”是个宾语前置的句子,这句话引出了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对于鲁庄公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5.阅读第二段,说说在进行具体的反攻战时,鲁庄公与曹刿做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反攻,但是被曹刿阻止,等待齐人三鼓之后才肯发起反攻战;而在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作了充分的判断后才发起追击战。
6.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自己决策的原因。请你阅读第三段,结合曹刿的解释,谈谈你对他战略决策的领悟。
明确: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是把准了两个时机:
一是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
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正所谓兵不厌诈,这是不可不提高警惕的。直到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三、析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1、这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曹刿和鲁庄公,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用“我欣赏 ,因为 ,从 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说原因。
(1)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
(2)教师评价、总结。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多媒体展示:?
曹刿活动??????曹刿性格??????
请求入见??????爱国热情????
论何以战??????政治远见?????
从战指挥??????军事才能?????
论何以胜??????谋略过人
2、本文标题是“曹刿论战”,曹刿无疑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但文中庄公也是一个重要的形象,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这个人物是否真的就一无是处,我们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形象。
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多媒体展示:??
故事内容?????? 课文内容????? 人物性格???
庄公备战见刿???? 三问三答???? 实事求是答问?虚心听取意见??庄公作战用刿?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大胆任用人才??自己亲自参战??
庄公战后问刿???? 一问一答???不因胜而自喜? 为真知而求教?
综合以往,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四、悟读课文,学习写法
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写人有什么值得学习的?
1、对比衬托
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以乡人的漠不关心国家大事反衬曹刿的爱国之心,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祖国的政治热忱。
2、运用对话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第一段中曹刿说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现出了他对那些达官显贵的蔑视。
第二段中曹刿在追击敌人之前,“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他做事十分小心。
第三段曹刿说的那些话不但说明了胜利的理由,更说明了他是一位军事家。
3、详略安排得当
对战争一笔带过,详写战前准备及战后原因分析。
小结: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曹刿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现在,我们身边虽然没有战争,但我们无法避免矛盾与冲突,面对我国周边的紧张形势,我们要加强学习,掌握现代技术,从现在开始,立志报国,做保家卫国的勇士。
(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
五、写作练习
长勺之战的战争经过虽然写得很简略,但我们可以想象那次战争一定是惊心动魄的。请同学们拿出你多彩的笔,发挥你丰富的想象,描绘出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吧!(字数不限)
六、中考链接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肉 食 者 / 谋之 (2)弗 敢 / 加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2)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3)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
(4)再而衰(第二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双方交战的过程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答: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4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
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新课导入
1.阅读第一段,说说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品读课文体会”论战”智慧
2.曹刿的身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要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呢?
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但他“位卑未敢忘国忧”。一句“肉食者鄙”,表明他已经观察到了君主身边未有长策的弊端;而“未能远谋”不仅是对自己深谋远虑的充分肯定,而“远谋”二字,也正是整个论战的核心。
品读课文体会”论战”智慧
3.“何以战”是个宾语前置的句子,这句话引出了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对于鲁庄公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的评价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品读课文体会”论战”智慧
4.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品读课文体会”论战”智慧
5.阅读第二段,说说在进行具体的反攻战时,鲁庄公与曹刿做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反攻,但是被曹刿阻止,等待齐人三鼓之后才肯发起反攻战;而在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作了充分的判断后才发起追击战。
品读课文体会”论战”智慧
6.鲁国战胜齐国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了自己决策的原因。请你阅读第三段,结合曹刿的解释,谈谈你对他战略决策的领悟。
明确:按照曹刿的说法,这次战役是把准了两个时机:
一是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鲁军按兵不动,养精蓄锐。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
二是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正所谓兵不厌诈,这是不可不提高警惕的。直到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旗靡”,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品读课文体会”论战”智慧
1、这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曹刿和鲁庄公,你最欣赏谁?为什么??用“我欣赏 ,因为 ,从 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说原因。
(1)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
(2)教师评价、总结。
析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
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
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曹刿活动??????曹刿性格??????
请求入见??????爱国热情????
论何以战??????政治远见?????
从战指挥??????军事才能?????
论何以胜??????谋略过人
析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本文标题是“曹刿论战”,曹刿无疑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但文中庄公也是一个重要的形象,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
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析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但这个人物是否真的就一无是处,我们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形象。
鲁庄公是不是一个昏君? 。
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
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
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析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不是
析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综合以往,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庄公备战见刿
三问三答
实事求是答问?虚心听取意见?
庄公作战用刿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大胆任用人才??自己亲自参战
庄公战后问刿
一问一答
不因胜而自喜? 为真知而求教?
多媒体展示:?
故事内容 课文内容 人物性格
     
     
     
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写人有什么值得学习的?
1、对比衬托
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以乡人的漠不关心国家大事反衬曹刿的爱国之心,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祖国的政治热忱。
悟读课文学习写法
2、运用对话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第一段中曹刿说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现出了他对那些达官显贵的蔑视。
第二段中曹刿在追击敌人之前,“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他做事十分小心。
第三段曹刿说的那些话不但说明了胜利的理由,更说明了他是一位军事家。
悟读课文学习写法
小结: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曹刿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现在,我们身边虽然没有战争,但我们无法避免矛盾与冲突,面对我国周边的紧张形势,我们要加强学习,掌握现代技术,从现在开始,立志报国,做保家卫国的勇士。
(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
悟读课文学习写法
3、详略安排得当
对战争一笔带过,详写战前准备及战后原因分析。
长勺之战的战争经过虽然写得很简略,但我们可以想象那次战争一定是惊心动魄的。请同学们拿出你多彩的笔,发挥你丰富的想象,描绘出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吧!(字数不限)
写作练习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
中考链接
/
/
通“遍”,遍及,普遍
为人所信服
击鼓进军
第二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中考链接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略写:
双方交战的过程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中考链接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答: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
中考链接
6、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中考链接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