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精简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伶官传序》精简版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9 15: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盛庆丰

教学设想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前的序文,也是一篇史论性文章。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所以,“ 史”是前提, “论”是结果。阅读时应当先补充和厘清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再扣紧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探求作者的立论依据,进而把握作者透过历史现象看清历史规律的深邃洞见。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文气沛然,可让学生反复涵泳,加以体悟, 从而提高学生对史论文的鉴赏水平。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文言文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本课教学中,我试图从字、词、句、篇的角度,尽 可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立足于“读”,以诵读促涵泳,充分感受这篇史论文的文气与文势,以培养文言语感。
立足于“言”,通过学习文中关键词语和句
式,体现语言建构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立足于“文”,通过文章分析,紧扣本篇史论的特点,把握作者的历史观,并加以借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以课题《伶官传序》出发,以一“ 伶”字,引出“优”“倡”“俳”“名优之死”等词语引发兴趣,导入本文教学。

二、通读课文,疏通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纠正读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以“时隔千年,我们为什么还能读、能读通,甚至读懂此文”引出汉语言的特征——表意而固定, 具备了传承的特性。自然引入词语的理解与积累。
(本环节通过诵读,初步感受文气)

三、语言理解与建构
以形释义:寻找汉语词汇的源头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

《说文》:“水本也。从灥出厂下。篆文从泉。原,篆文从泉。厵,水泉的本源。”水之源,方文中作“推究”意。
词语链接:原因、原由、原毁……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说文》:“绶属也。其小者以为冠缨。从糸且声。”
词语链接:组织、组件、组建……
③函梁君臣之首
·
《说文》:“舌也。”段玉裁注:“舌在口,所以言别味也。函之言含也。含于口中也。”
词语链接:函件、信函、函数……
④抑本其成败之迹
·

《说文》:“木下曰本。”指事,树木之根。词语链接:本末、舍本逐末、寻本溯源……
随文释义:汉语词汇的传承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
此三者,吾遗恨也
··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利用汉字的形体特点,巧解字义;同时借助对举句式,理解并积累词语,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词语的习惯。

四、品味语言,感受文气与文势
比较句式:
①虽曰……,岂非……哉?
虽曰……,实为……也。
(反问与陈述之诵读比较)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后破幽州,系燕父子以组,入开封,函梁君臣之首,入太庙,告先王以成功,意气之盛壮,可见矣;及仇雠灭,自为天下已定,遂溺于俳优,诛有功之臣,伶人由此用事。至于一夫作乱而天下乱,终死于伶人之手,可谓衰也!
(整饬句式与叙述散句之诵读比较)
借助句式变形,反复诵读,体悟不同句式在表达思想情感上的作用与效果。

五、探讨事理,读史知兴衰
再读课文,探究本文所要阐述的道理。
以“ 李存勖(885—926)大事年表”引发“ 盛衰之理”的探讨。
公元908 年,父李克用亡故,袭晋王位。
公元912 年,破幽州,获燕王父子。
公元923 年,灭梁,称帝,建立后唐。
公元926 年,国破身亡,终死于伶人之手。
再以《古文观止》中的评语来研讨这篇史论短文的逻辑关系。
起手一提,已括全篇之意。次一段叙事,中后只是两扬两抑,低昂反覆,感慨淋漓,直可与史迁相为颉颃。
以“盛”“衰”二字张目,剖解全篇。

6、推荐阅读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板书设计:
伶官传序
天盛——衰人





命得——失事
?难——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