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18 23: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的过程 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奋起抵抗。激战三昼夜后,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起全面进攻。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1938年3月山东台儿庄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歼灭日军一万多人李宗仁一、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这次胜利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台儿庄战役是自抗战开始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中国军队守卫台儿庄尸横遍野的日本鬼子尸横遍野的日本鬼子“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东北三省华北五省北平上海南京天津山东台儿庄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徐州二、武汉会战时 间
兵力对比
战 术
重要战役
结 果
影 响1938年6月--10月
日本(40多万+空军、海军)VS中国(100万)
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有力地形,构筑工事,逐次抵抗,消耗敌人。
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
1938年10月,武汉失陷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
日本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预期武汉陷落将令中国停止抵抗。我党在徐州会战前就提出,派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等领导干部到武汉。中国政府1、武汉会战背景二、武汉会战 武汉素有“九州通衢”之称,位于平汉、粤汉铁路与长江水道交会处,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武汉成为当时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西岸有力地形,抵抗敌军。蒋介石在武汉大学检阅国民革命军大别山鄱阳湖长江两岸二.武汉会战2、著名战役:①战术特点: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分割包围②结果:江西万家岭战役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200多么军官加强力量。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薛岳 位于江西省的万家岭,笼罩在一片雨雾中。此岭高不足50米,三面高丘包围,在地图上找不到标注, 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3000人,史称“万家岭大捷”即万家岭战役,当地还流传着“山不在高,歼敌则名”的佳话。万家岭战役 3、武汉会战的结果 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整个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日军从不同方向攻击前进,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为了避免损失,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保卫战后期,日本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4、武汉会战意义知识拓展材料:
武汉保卫战是中日开战以来时间最长,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作战地域最广、双方伤亡最重的一次特大战役,影响全国,牵动世界。请问:材料中表明武汉会战有什么特点?时间长,双方投入兵力多,作战地域广,双方伤亡重,影响巨大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1937年7月平津沦陷1937年12月南京沦陷1937年11月上海沦陷1938年12月广州、武汉沦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东北三省华北五省北平上海南京天津山东台儿庄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徐州 长沙会战,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以湖南长沙为主的系列战役的总称。分别如下:
第一次长沙战役(1939年9月-1939年10月)
第二次长沙战役(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战役(1941年12月-1942年1月,)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
分为长沙会战 (1944年5月-1944年6月)”)
以及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8月)两个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为得逞长沙城下,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在中国军队的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要图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缴获的战利品长沙会战指挥者
薛岳将军豫湘桂战役原因: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概况: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
结果: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得大部分地区和贵州省得一部分国民党抗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被俘的中国军人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抗战?第一,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
第二,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3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
第三,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敌后战场的开辟,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国民党中爱国官兵的抗战英雄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五,“唤起了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总体来说,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还是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在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豫湘桂战役的溃败。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武汉会战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最大的一次败仗)正面战场的抗战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