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11练
平面向量第三篇 [小题提速练]明晰考情 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C级要求,也是高考必考点.
2.平面向量可以和函数、数列、几何等交汇考查.题组对点练栏目索引易错易混练押题冲刺练题组对点练题组一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2.(2015·江苏)已知向量a=(2,1),b=(1,-2),若ma+nb=(9,-8)(m,n∈R),则m-n的值为________.-3解析 因为ma+nb=(2m+n,m-2n)=(9,-8),故m-n=-3.解析 过C作CE⊥x轴于点E.∵M,N分别为BC,CD的中点,题组二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要点重组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的两种形式
(1)依据模和夹角计算,要注意确定这两个向量的夹角,如夹角不易求或者不可求,可通过选择易求夹角和模的基底进行转化.
(2)利用坐标来计算,向量的平行和垂直都可以转化为坐标满足的等式,从而应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化形为数,使向量问题数字化.2=(1-t)2+4t2-4t(1-t)cos θ
=(5+4cos θ)t2-2(1+2cos θ)t+1,
又5+4cos θ>0,36①
②题组三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方法技巧 (1)以向量为载体的综合问题,要准确使用平面向量知识进行转化,最后归结为不含向量的问题.
(2)平面向量常与三角函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相结合,利用向量共线或数量积的知识解题.由于上式对任意单位向量e都成立.∴6≥(a+b)2=a2+b2+2a·b=12+22+2a·b.解析 方法一 以点D为坐标原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不妨设B(-a,0),C(a,0),A(b,c),a>0,c>0,化简得4ab=b2+c2+a2,解析 如图,以点O为坐标原点,OQ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易错易混练1.已知向量a=(1,2),b=(1,1),且a与a+λb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a+λb=(1+λ,2+λ),又a与a+λb不共线,∴λ≠0.2.在△ABC中,有如下命题,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②③易错提醒 (1)线性运算中向量的方向易错,要认真观察图形,确定向量的起点、终点.
(2)向量的夹角易错,要注意向量夹角的定义和范围.押题冲刺练123456又B,N,P三点共线,123456解析 ∵AB=3,AC=2,∠BAC=120°,1234563123456123456123456所以P为线段DM上靠近点D的三等分点,123456123456因为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123456[2,4]123456解析 以AB所在直线为x轴,以AD所在直线为y轴,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
因为ABCD的边长为2,△DP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P(1,3),设E(a,2),F(b,0),
因为0≤a≤2,0≤b≤2 ,123456因为0≤a≤2,0≤b≤2,
所以-1≤a-1≤1,-1≤b-1≤1,
所以-1≤(a-1)(b-1)≤1, 本课结束 第三篇 第11练 平面向量[小题提速练]
[明晰考情] 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C级要求,也是高考必考点.2.平面向量可以和函数、数列、几何等交汇考查.
题组一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要点重组 (1)已知O为平面上任意一点,则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s,t,使得=s+t,且s+t=1,s,t∈R.
(2)△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
(3)△ABC中,O是△ABC内一点,若++=0,则O是△ABC的重心.
1.在△ABC中,点M是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且满足BM=3CM,若=x+y,则x-y=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因为=+=+,
又=-,
所以=+(-)=-,
所以x=-,y=,则x-y=-2.
2.(2015·江苏)已知向量a=(2,1),b=(1,-2),若ma+nb=(9,-8)(m,n∈R),则m-n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因为ma+nb=(2m+n,m-2n)=(9,-8),
所以
解得
故m-n=-3.
3.已知A(-3,0),B(0,2),O为坐标原点,点C在∠AOB内,OC=2,且∠AOC=,设= λ+(λ∈R),则λ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过C作CE⊥x轴于点E.
由∠AOC=,得OE=CE=2,
所以=+=λ+,
即=λ,
所以(-2,0)=λ(-3,0),故λ=.
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BC,CD的中点,若=λ+μ,则λ+μ=________.
答案
解析 方法一 如图以AB,AD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边长为1,=,=,=(1,1).
∵=λ+μ=λ+μ
=,
∴解得故λ+μ=.
方法二 以,作为基底,
∵M,N分别为BC,CD的中点,
∴=+=+,
=+=-,
∴=λ+μ=+,
又=+,
∴解得∴λ+μ=.
题组二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要点重组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的两种形式
(1)依据模和夹角计算,要注意确定这两个向量的夹角,如夹角不易求或者不可求,可通过选择易求夹角和模的基底进行转化.
(2)利用坐标来计算,向量的平行和垂直都可以转化为坐标满足的等式,从而应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化形为数,使向量问题数字化.
5.(2019·全国Ⅱ改编)已知=(2,3),=(3,t),||=1,则·=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因为=-=(1,t-3),所以||==1,解得t=3,所以=(1,0),所以·=2×1+3×0=2.
6.(2019·南京期末)已知向量与满足||=2,||=1.又=t,=(1-t),且||在t=时取到最小值,则向量 与 的夹角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设向量与的夹角的值为θ,
由=t,=(1-t),
=-=(1-t)-t,
||2=[(1-t)-t]2
=(1-t)2+4t2-4t(1-t)cos θ
=(5+4cos θ)t2-2(1+2cos θ)t+1,
又5+4cos θ>0,
所以当t==时取得最小值.
解得cos θ=,又θ∈[0,π],
所以θ=.
7.已知△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且满足·=0,若实数λ满足+=λ,则λ=________.
答案 ±
解析 由题意得||=||=||,+=λ,两边平方得||2+||2+2·=λ2||2,又·=0,即||2+||2=λ2||2,所以λ2=2,故λ=±.
8.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的中点,且OB=10,OD=6. 若·=-28,则·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36
解析 如图,M为FG的中点,+=2,①
-=2.②
把①式和②式两边平方并相减,得·=||2-||2,该结论称为极化恒等式.
所以·=||2-||2=-28,所以||2=64,
故·=||2-||2=36.
题组三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方法技巧 (1)以向量为载体的综合问题,要准确使用平面向量知识进行转化,最后归结为不含向量的问题.
(2)平面向量常与三角函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相结合,利用向量共线或数量积的知识解题.
9.已知向量a,b,|a|=1,|b|=2.若对任意单位向量e,均有|a·e|+|b·e|≤,则a·b的最大值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由已知可得
≥|a·e|+|b·e|≥|a·e+b·e|=|(a+b)·e|,
由于上式对任意单位向量e都成立.
∴≥|a+b|成立.
∴6≥(a+b)2=a2+b2+2a·b=12+22+2a·b.
即6≥5+2a·b,∴a·b≤.
10.(2019·江苏)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E在边AB上,BE=2EA,AD与CE交于点O.若·=6·,则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方法一 以点D为坐标原点,BC所在的直线为x轴,BC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不妨设B(-a,0),C(a,0),A(b,c),a>0,c>0,由BE=2EA得E,则直线OA:y=x,直线CE:(b-2a)y=c(x-a),联立可得O,则·=(-a-b,-c)·(a-b,-c)=b2+c2-a2,·=·=,由·=6·得b2+c2-a2=2(b2+c2-2ab),化简得4ab=b2+c2+a2,则===.
方法二 由A,O,D三点共线,可设=λ,则=(+),由E,O,C三点共线可设=μ,则-=μ(-),则=(1-μ)+μ=(1-μ)+μ,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得
解得μ=,λ=,
则=(+),=-=-,
则6·
=6×(+)·
==·,
化简得32=2,则=.
11.在△ABC中,∠A=60°,AB=3,AC=2,若=2,=λ-(λ∈R),且·=-4,则λ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由题意知,||=3,||=2,
·=3×2×cos 60°=3,
=+=+=+(-)
=+,
∴·=·(λ-)
=·-2+2
=×3-×32+×22
=λ-5=-4,解得λ=.
12.如图,半径为2的扇形的圆心角为,M,N分别为线段OP,OQ的中点,A为上任意一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如图,以点O为坐标原点,OQ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M,N(1,0),
由题意可设点A(2cos θ,2sin θ),其中0≤θ≤,
所以=,
=(1-2cos θ,-2sin θ),
所以·=(1-2cos θ)+(-2sin θ)
=-cos θ-sin θ
=-2cos,其中0≤θ≤,
因为0≤θ≤,所以-≤θ-≤,
所以≤cos≤1,-2≤-2cos≤-1,≤-2cos≤,
即·的取值范围是.
1.已知向量a=(1,2),b=(1,1),且a与a+λb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
解析 a+λb=(1+λ,2+λ),
由a·(a+λb)>0,可得λ>-.
又a与a+λb不共线,∴λ≠0.
故λ>-且λ≠0.
易错提醒 注意向量夹角的定义和范围.在△ABC中,和的夹角为π-B;向量a与b的夹角为锐角要和a·b>0区别开来(不要忽视向量共线情况,两向量夹角为钝角类似处理).本题易漏解λ≠0,错解为.
2.在△ABC中,有如下命题,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②++=0;
③若(+)·(-)=0,则△ABC为等腰三角形;
④若·>0,则△ABC为锐角三角形.
答案 ②③
解析 在△ABC中,-=,①错误;
若·>0,则B是钝角,△ABC是钝角三角形,④错误.
易错提醒 (1)线性运算中向量的方向易错,要认真观察图形,确定向量的起点、终点.(2)向量的夹角易错,要注意向量夹角的定义和范围.
1.如图,在△ABC中,N是AC边上一点,且=,P是BN上的一点,若=m+,则实数m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
∴=,
∴=m+=m+.
又B,N,P三点共线,
∴m+=1,
∴m=.
2.在△ABC中,AB=3,AC=2,∠BAC=120°,=λ.若·=-,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AB=3,AC=2,∠BAC=120°,
∴由余弦定理可得BC=,
又根据余弦定理可得cos∠ABC=,·=(-)·=λ2-·=19λ-3××=-,解得λ=.
3.在等腰直角△ABC中,∠A=90°,AB=,AD是BC边上的高,P为AD的中点,M,N分别为AB边和AC边上的点,且M,N关于直线AD对称,当·=-时,=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由等腰直角△ABC中,∠A=90°,AB=,AD是BC边上的高,P为AD的中点知,AD=1,AP=,又·=-,知(+)·(+)=-,
化简为2+(+)·+·=-,
由M,N关于直线AD对称知,||××cos135°+||××cos135°=-,
故AM=,所以=3.
4.在梯形ABCD中,=2,||=6,P为梯形ABCD所在平面上一点,且满足++4=0,·=||·||,Q为边AD上的一个动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如图,取AB的中点M,则=,由++4=0,得=2,所以P为线段DM上靠近点D的三等分点,由题意知,·=·=||·||cos∠ADM=||·
||,
所以cos∠ADM=,
则sin∠ADM=,
所以||的最小值为2sin∠ADM=.
5.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A=,若点P为对角线AC上一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
解析 设=λ(0≤λ≤1),则=-=-λ,=-=-λ,因此·=(-λ)·(-λ)=·-λ·(+)+λ22.
因为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且∠BAD=,所以||=1,+=,·=1×1×cos =-,
从而·=λ2-λ-=2-,
所以当λ=0或1时,(·)max=-.
6.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DP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为直角顶点),E,F分别为线段CD,AB上的动点(含端点),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2,4]
解析 以AB所在直线为x轴,以AD所在直线为y轴,以A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
因为ABCD的边长为2,△DP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P(1,3),设E(a,2),F(b,0),
因为0≤a≤2,0≤b≤2 ,所以0≤ab≤4,0≤≤2,
=(a-1,-1),=(b-1,-3),
所以·=(a-1,-1)·(b-1,-3)=(a-1)(b-1)+3,
因为0≤a≤2,0≤b≤2,
所以-1≤a-1≤1,-1≤b-1≤1,
所以-1≤(a-1)(b-1)≤1,
所以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