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7.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生物上册7.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1-19 10:5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通过分析各种资料,学生能够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能力目标
1、尝试制定探究计划,编写探究报告。
2、认同人类学习和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活动使学生更亲近大自然,亲近动物,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难点: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学媒体
挂图,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入“身边事”,炎热的夏天,家养的母鸡不下蛋了,却还整天卧在窝里不动;将刚出生的小猫和母猫分开,并将小猫和老鼠放在一起喂养,这样长大的猫却不会捕捉老鼠。分析这两种现象是怎么一回事?
二、讲授新课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展示一些先天性行为的图片,尝试让学生归纳总结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师总结: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本能)的特点:
(1)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教师总结: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学习行为的特点:
生来没有的,没有固定的模式的行为;
要经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
资料分析
屏幕展示:蚯蚓走迷宫
提出问题:蚯蚓后来为什么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屏幕展示:母袋鼠和幼袋鼠
提出问题:刚出生的袋鼠为什么会自己爬到母袋鼠的腹部吃奶?
3、屏幕展示:小鸟喂鱼
提出问题:为什么小鸟会喂鱼呢?
4、屏幕展示:大山雀喝牛奶
提出问题:为什么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5、屏幕展示:黑猩猩用树枝取食
提出问题:为什么黑猩猩会用树枝取食?
经过观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课本问题。
(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办法的结合。
探究:
桑蚕的取食行为
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