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探索乐园 鸡兔同笼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探索乐园 鸡兔同笼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19 08:0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走路导入:
1.见过鸡和兔吗?你们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你见过的鸡和兔吗?
2.鸡有5只,兔有2只,鸡和兔一共有几只腿?
3.小兔子看着鸡走路很有趣,它想学鸡走路,它该怎么走?地上的脚有什么变化?如果兔子把脚都抬起来,那么就是7只鸡应该有14只脚;地上脚比原来的脚少了,少了的就是兔子抬起的脚;
4.小鸡看见兔子走路也很有趣,它也想学兔子走路,它该怎么走?第上的脚会有什么变化?小鸡把翅膀都放在地上,那么就全是兔子,一共有28条腿。第上的脚比原来的脚多了,多的是鸡的翅膀;
5.我国古代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入课本第103页古代《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的情境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尝试解决:猜一猜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情境图的呈现,一方面借助古代数学问题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资源流长,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猜测结果、尝试调整的过程,在得不到正确结论的情况下,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恰当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的同时为下一环节:引导学生经历“化繁为简”的解答策略做好铺垫。)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列表法)
(1)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由于数据太大,不好猜,猜出来后我们也不好验证,所以我们把数字变小一点,化繁为简;
呈现例1;
(2)学生独自尝试用列表法解决例1,汇报结果;
(3)通过观察列表发现导入假设法。
2.假设法:
(1)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讲述假设法;
(2)教师演示,归纳;
3.回归课本:
解决古代《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经历假设一组数据,算出脚数一题中条件相对照,然后再做调整,直到寻找到正确答案的过程。教师组织有层次的汇报交流意在然学生逐步清晰认识到假设法,对假设法的探究也就会水到渠成,对假设法的本质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小试牛刀: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进行针对性练习巩固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1.列表法: (1)假设全部是鸡就有:
8×2=16(条)
少了:
26-16=10(条)
兔就有:
10÷2=5(只)
鸡就有:
8-5=3(只)
2.假设法; (2)假设全部是兔就有:
8×4=32(条)
多了:
32-26=6(条)
鸡就有:
6÷2=3(只)
兔就有:
8-3=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