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19 08:0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协助同学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同学自主探索,合作绿色圃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同学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那老师就带你们去花园逛逛吧!可是工人叔叔说你们要是想去的话必须闯过两关。大家有信心吗?好,请看……
1.复习题。
师:大家真的是好历害呀!过关了。请跟老师进花园欣赏吧!
2.出示各种漂亮的花。
师:现在花园里又运来了一些花,想看一看吗?
二、探究新知
1.看着这些花,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们说一说。
2.你能自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4.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
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小组讨论)。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 ,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同学摆小棒
5.全班交流,优化算法。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7.全班交流汇报。
8.继续探究。
师:有一位小朋友要买10盆,同学们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买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三、巩固延伸
1.接力赛。(学生竖行排列,第一名同学得出结果,告诉第二名同学继续计算。)
20+60→( )-30→( )+50→( )-40→()+10……
2.帮小熊改错。
40+1=50 30+20=5
80-20=6 7+50=37
3.邮递员送信。
在黑板上贴出小猫、小象、小熊猫、小猴四个信箱发给学生一张口算卡片,根据得数放入正确的信箱。
20+20 50-20 10+40 60-40 40-10
30+30 90-40 80-10 30+10 10+50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20+10=30(盆)
还有多少盆紫花?
30-10=20(盆)
【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法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1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2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4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习。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