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9张PPT)
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已经包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物质
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基本层面,《红楼梦》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回顾、
总结、浓缩和艺术的表现,是中国封建社会
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
清代学者王希廉曾评价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世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营养禽鱼,针黹(zhǐ)烹调,巨细无遗;人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毫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具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宫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诵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天折,吞金服毒,暴病身亡,药误,以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撞阶脱精等等,亦件件皆有。可谓包罗万象,襄括无遗,可谓才大如海,岂是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是读不尽的。
鲁迅先生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一部作品,它所含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它所储存的信息量越大,也就越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研读《红楼梦》就是在研读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标本了,这是中国任何一部其他小说难以达到的成就。
红楼食客坊
《红楼梦》之饮食文化
《红楼梦》之饮食文化
《红楼梦》所讲述的是“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和“富贵百年望族”的大家庭。其中所写到的饮食文化饱含着一股独有的“富贵气”,每每“闻”到,顿时“沁人心脾”。
《三国演义》中的饮食文化就很单一,充满着一种邪恶的“阴谋气”,带着某种利害关系在里面,令人胆战心惊,像在“煮酒论英雄”这一章节里就体现了这一点
《水浒传》中的饮食文化展现的是一抹“绿林气”,作品中的英雄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煮酒论英雄;
《西游记》中所体现的则是一通“神气”,只知吃斋念佛,不食人间烟火。
一部红楼梦,三分之一讲饮食
在这部巨著中,曹雪芹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了众多人物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就其规模而言,有小宴、大宴、盛宴;就其时间而言,有午宴、晚宴、夜宴;就其内容而言,有生日宴、寿宴、冥寿宴、省亲宴、家宴、接风宴、诗宴、灯谜宴、合欢宴、梅花宴、海棠宴、螃蟹宴……据研究者不完全统计,120回的《红楼梦》中描写到的食品多达186种。这186种食品有的详写,有的略写,有的随文而出,有的精心安排,名目繁多,精美绝伦。
1
美食(精美)
图片赏析
精美菜肴展示
红楼南柯梦
茄鲞
鸽子蛋
酒酿清蒸鸭子
江米粥
腊八粥
豆腐皮包子
枣泥山药糕
虾丸鸡皮汤
红楼酸梅汤
胭脂鹅脯
奶油松瓤卷酥
笼蒸螃蟹
板栗烧野鸡
牛乳蒸羊羔
油盐炒枸杞芽儿
冰糖燕窝粥
红楼菜肴
养生之道
茄鲞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在大观园设宴,凤姐奉贾母之命夹了些茄鲞给刘姥姥吃,刘姥姥吃了说:“别哄我,茄子跑出这味儿来,我们也不用种粮食了,只种茄子了。”
1
茄鲞
凤姐儿听说,依言夹些茄鮝送入刘姥姥口中,因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得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答道:“告诉我是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皮剥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水果,俱切成丁子,用汤煨了,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惊叹:“我的佛祖,到得十来只鸡来配它,难怪这个味儿!”
1
莲叶羹
书中三十五回提到的“莲叶羹”也尽显红楼饮食之精细。宝玉挨打后,贾母、尤氏、李纨和凤姐等纷纷前去怡红院探望慰问,并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莲叶羹”。而这羹主要是点新荷叶的清香,和在面中,用“几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印出来,放在鸡汤中偎成的羹。同是四大家族薛家出身的薛姨妈对此感叹:“你们府上为吃的也想绝了。”这其实对是整个封建社会贵族家庭饮食文化的写照。而凤姐对此却说:“也不是什么精细的东西罢了。”其日常饮食之精细由此一反衬,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1
2
茶事(讲究)
六安茶。
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妙玉捧上茶来,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即笑答:“知道,这是老君眉。”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为清代贡茶。
老君眉茶。
(见上)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该茶嫩绿似莲心,清香淡味,最受文人墨客欢迎。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这位长寿贾母喝着这象征长寿的老君眉,当然会很高兴。
普洱茶。
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茶品(丰富)
2
龙井茶。
第82回,宝玉读书回来,急急忙忙去潇湘馆见林黛玉。只见“黛玉微微一笑,因叫紫鹃:‘把我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
枫露茶。
宝玉最爱,说是曹雪芹杜撰的一种超凡脱俗的名茶珍品,以烘托主人公宝玉的不凡,见于小说第8回《奇缘识金锁》:……这枫露茶也确实不平凡,一般茶泡了三四道,早已味同嚼蜡,这茶才刚刚出色出味。(红茶)
暹(xiān)罗国茶。
外国名茶,第25回《通灵宝玉蒙蔽遇双真》中,王熙风给大观园少爷小姐们送了暹罗国进贡的茶叶,自然显得珍贵。(暹罗,今泰国)
千红一窟
茶品(丰富)
2
妙玉名言:
一杯为品,
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喝法(讲究)
第一盅漱口,
第二盅为品。
2
茶器(讲究)
红楼梦中人善品茶、烹茶,茶器讲究
红楼梦》中最著名的情节是《拢翠庵茶品梅花雪》一节 。也是书中槛外人妙玉正式出场的正文 —此女雅好洁净,几至于癖,且清高自赏,目无纤尘.连黛玉都成了她口中的大俗人.作者一改旧时小说中出家人必佛不离口的庸陋写法,借极为风雅的品茶文字来写她,可谓蹊径独僻,茶之甘芳绵厚,苦中带清,正如妙玉之孤芳自重,冷中蕴秀.再加上贾母,刘姥姥,宝,黛,钗等人的从旁或衬或照,写活了一个性情孤介偏又尘缘难断的女尼形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妙玉庵中各式各样的美丽茶具吧.
2
(1)成窑五彩小盖钟: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juān,积存)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茶器(讲究)
2
(2)妙玉烹茶的水壶与茶壶
妙玉为贾母用旧年积存的雨水泡了“老君眉”,盛在五彩小盖盅里;而对宝玉、黛玉、宝钗更是另眼相待.泡茶用的水竟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装入鬼脸青瓮中埋入地下,今夏才开的”。真可说是风雅之极了.
茶器(讲究)
2
(3)绿玉斗
“妙玉斟了一盉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就是右图这个墩墩的,油油的,四四方方的小茶斗了,外形初看时确实不打眼,最难得的是“自己常日吃茶的”八个字,难怪别人要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了,一心修道,偏又与宝玉如此牵缠,倒叫人一叹.
茶器(讲究)
2
(4)颁瓟(páo)斝(jiǎ)
原文: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颁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茶器(讲究)
2
(5)点犀盉(hé)
妙玉拿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杏犀盉”,妙玉斟了一盉与黛玉。
从名字看应该是犀牛角做的,剧中有一个它的特写镜头,造型很优雅,貌似田黄石,看上去倒也小巧可人.
茶器(讲究)
2
? 贾府人吃药
久病成医,贾府的人稍懂一点药物学的不少,连贾琏在大夫面前都能掰谎几句药物知识,但又大都皮毛得很。稍有造诣的是薛宝钗,她自制的冷香丸,单是用水就很讲究———立春的雨,白露的露,霜降的霜,小雪的雪。此举虽然过于“迂执”,但也有一定道理———顺乎自然之道也。 ????
药事(精细)
3
宝钗的冷香丸:
宝钗笑道:“不问这方儿还好,若问这方儿,真把人琐碎死了!东西药料一概却都有限,最难得是‘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一天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天落水十二钱……”周瑞家的笑道:“嗳呀,这么说就得三年的工夫呢。倘或雨水这日不下雨,可又怎么着呢?”宝钗笑道:“所以了!那里有这么可巧的雨?也只好再等罢了。还要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的时候儿,拿出来吃一丸,用一钱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药事(精细)
3
饮食礼仪(讲究)
4
第三回【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这一回是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从中看出了贾府的等级制度森严,府中人吃饭的座次饮茶习惯反映了贾府的饮食礼仪。
饮食礼仪(讲究)
4
一、以茶待客的礼俗? 有客人来必备的就是敬茶,这乃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最为重要的待客之道,作为一种对客人表示尊敬的礼节,我国古代人讲究品茶,注重茶道及茶文化。
如《红楼梦》中客人来了都要先上一盏茶以表示主人的重情好客: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王熙凤亲自捧茶,宁国府邀请贾母等人赏梅,先喝茶后喝酒;又如贾母八十岁寿宴时,也是先请客人入大观园,喝完茶更衣后才能入席。如果是特别尊贵的客人,还要献多道茶。如贾元春省亲,到达贾府省亲别院正殿时,贾家人首先就是献了三道茶???贾府的一个有意思的规矩就是饭后也要献茶,共献两道,一道漱口,一道为吃的茶。献茶之式,颇得讲究。。
饮食礼仪(讲究)
4
二.“长辈为尊"的进餐之礼
贾府中人是十分尊重长辈的。贾母是贾府最年长的长辈,自然受小辈们的爱戴。在日常饮食生活中,王夫人、刑夫人、王熙凤都是先服侍了贾母后再自己吃饭的。即使在家庭团圆的宴会上,小辈也是要服侍好长辈后才能进食。
第三十五回【少顷饭至,众人调放了桌子。凤姐儿用手巾裹着一把牙箸站在地下,笑道:“老祖宗和姑妈不用让,还听我说就是了。”贾母笑向薛姨妈道:“我们就是这样。”薛姨妈笑着应了。于是凤姐放了四双:上面两双是贾母薛姨妈,两边是薛宝钗史湘云的。王夫人李宫裁等都站在地下看着放菜。凤姐先忙着要干净家伙来,替宝玉拣菜。】由于辈分不同,筷子所摆放的位置也就不同。
饮食礼仪(讲究)
4
三.“妇姑不同席”的礼仪
小说中妇姑不同席就是旗人的风俗。王熙凤作为贾府的主事,深受贾老太君的喜爱,但是在王夫人、刑夫人面前还是要有媳妇的规矩的,从未与王夫人邢夫人一桌吃饭。大观园的饮食习惯是日常膳食各房吃各房的,王熙凤只有亲自照顾贾母吃晚饭后才回自己屋里吃。王夫人刑夫人一般也不会和贾母一桌吃饭,只有贾母命令才会一起。如:林黛玉初进贾府,贾老太太设家宴招待时: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后来,贾母命王夫人也坐下,但却不是同桌吃饭,而仅仅是陪贾母而已。因为贾母对黛玉说“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
第三十五回中,宝玉挨打后,要吃莲叶羹,王熙风就顺便叫人多做点供众人尝尝。王熙风在摆饭时放了四双:上面两双是贾母薛姨妈,两边是薛宝钗史湘云的。而王夫人李纨等都站在地下看着放菜。
饮食礼仪(讲究)
4
四、“客人上座”的待客之道
薛姨妈是现任京营节度史王子腾之妹,是荣国府贾政的夫人王氏一母所生的胞妹,但毕竟是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的主母,身份已是薛家的代表了,因此虽然与贾家关系非浅,在贾家人看来,薛姨妈是一个与贾家关系亲近的客人,不管多亲近也还是客人,礼数不可免。
第三十八回,史湘云宴请螃蟹宴,众人的座次是这样的:
上面一桌,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东边一桌,史湘云、王夫人、迎、探、惜;西边靠门一桌,李纨和凤姐的,虚设坐位,二人皆不敢坐,只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薛姨妈和王夫人是同辈,但是在贾府由于她是客人,就与贾母坐一桌,而宝钗、黛玉和宝玉因着贾母的特别宠爱而一起坐。而且,王熙凤剥蟹肉不是首先递给贾府的老太君,而是头次让薛姨妈。当薛姨妈说自己剥着吃香后,风姐才奉与贾母,二次的给宝玉。
第五十三回,元宵佳节贾母带领全家吃团圆饭。贾母让人在花厅摆了十来席,又在廊上摆了几席。虽说薛姨妈在贾府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贾府宴请时她仍是客人,所以她和刚来贾府做客的李纨的寡嫂坐上面两席。
“客人上座’’是贾府的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待客礼仪,当然在这种待客之道中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天生的热情好客,于是这种风俗礼仪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保留至今。
五、主仆间的礼仪? 第十六回【说话时贾琏已进来,凤姐便命摆上酒馔来,夫妻对坐。凤姐虽善饮,却不敢任兴,只陪侍着贾琏。一时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贾琏凤姐忙让吃酒,令其上炕去。赵嬷嬷执意不肯。平儿等早于炕沿下设下一杌,又有一小脚踏,赵嬷嬷在脚踏上坐了。贾琏向桌上拣两盘肴馔与他放在杌上自吃。凤姐又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又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 带来的惠泉酒。”赵嬷嬷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盅,怕什么?只不要过多了就是了。我这会子跑了来,倒也不为饮酒,倒有一件正经事,奶奶好歹记在心里,疼顾我些罢。”】
从这一段不难看出,地位高的人坐在炕上,而且是相对而坐,而像赵嬷嬷这样的人只能坐在脚踏上,虽说赵嬷嬷是乳母,但也明白主仆之间也是有礼教的,所以只坐在了平儿给她拿的小脚踏上。
饮食礼仪(讲究)
4
《红楼梦》的服饰文化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
《红楼梦》中展现出许多美妙绝伦、光彩夺目、丰富多彩的服饰。其品种的繁多、色彩样式的丰富,无不令人惊叹。小说中人物衣服款式有衣、袍、褂、袄、裙、衫、裤,并以腰带装饰;衣服面料十分考究,衣料有绸、缎、纱、绉、锦、毛皮、裘;头饰主要有紫金冠、束发银冠、素冠、抹额;饰品有金、银、珍珠、玉、翡翠等。就小说中女性服饰来说,小姐、丫环们的服饰多以艳丽色彩为主调,《红楼梦》中对服饰色彩的描写和运用可谓是淋漓尽致,描写的色彩种类也真是应有尽有。
?洞彻《红楼梦》服饰的禅学风韵,与作者的出身有着密切关系。
曹雪芹 祖先是汉人,很早就入了旗籍,成了皇家的“包衣”奴才,后有晋升为亲信官僚。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yóng、父亲曹頫fǔ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 ,相袭做了六十年江宁织造。
正由于他出生于祖辈连任“织造”(专管纺织、印染等业务的官吏)的家庭,江南织造业五颜六色的生活画面和其锦衣玉食的生活底子,使他在服饰文化方面获得了精深的造诣,因此他笔下人物的服饰不仅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而且具有展示人物身份地位、神情气韵和命运走向的神奇功效。其中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宝玉等几个主要人物的服饰等更是“流光溢彩耀双目,疑是华服天上来。” 让人从视觉上感受美的冲击的同时也对人物身份地位和性格命运有一个详尽的了解。
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服饰之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般的风姿。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
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清秀灵幻”风姿和神韵。虽没有服饰的描写,但可以想象,那必是飘逸、脱俗的。
林黛玉天衣仙韵
第四十九回芦雪庵赏雪对红梅,她“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皮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红香羊皮小靴”、“大红鹤氅”是明末清初的皮货,讲究出锋,大面积大红颜色的袖边襟下露出白狐狸毛边,而白狐狸毛又天然带一点银色毫光,加上那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更显得生气勃勃,神采飞扬。鲜艳的红色服饰在素雪的辉映下,令她显得神情浪漫、光彩照人。实是林黛玉孤高自爱,任性又显单纯的表现。她独立天地,飒飒如一树傲雪红梅。
第八十五回,她生日时,“略换了几件新鲜衣服,打扮得宛如嫦娥下界,含羞带笑的出来见了众人”
作者虽没有具体写其服饰装扮,但肯定不会很艳丽、繁琐。“只略换了几件”衣服,说明服饰较为简约,“新鲜衣服”令她显得清丽而有活力,“宛如嫦娥下界”说明其服饰的整体风格为脱俗、飘逸,不愧是“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寥寥几笔,便将她高妙的审美情趣和脱俗的气质充分展现出来。
第八十九回,宝玉去看她,她“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绵裙。”
“月白”、“银鼠”(洁白)、加“杨妃色”(淡粉红)此时黛玉的服饰色彩淡雅清丽,与她洁身自爱的性格相一致。“头上挽着随常云髻,簪上一枝赤金匾簪,别无花朵”,显得清新自然。整个着装既不有意展示华丽,也不刻意追求朴素,反映出她不同流俗、无所掩饰的个性和“潇湘妃子”卓尔不群、洒脱自然的气质
整部《红楼梦》对黛玉的衣饰描写不是浓墨重彩、详尽细腻,但这一点恰恰证明曹雪芹对林黛玉最为怜惜与钟爱,唯恐衣饰污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而用“空际传神”之笔,让读者去感受黛玉“世外仙姝寂寞林”飘渺绝尘的形象和孤标旷世的才情。 她的服饰淡而不俗、清丽高雅,合乎“潇湘妃子”自然洒脱的气质,是她个性的外化。
林黛玉服饰赏析
风格:清、雅
色调:白,蓝,粉红
花纹 :梅,兰
面料 :纱,绢,丝,绡
发型 :别致
薛宝钗素衣淑女
薛宝钗是继林黛玉后受作者钟爱的人物。虽然艳冠群芳,温柔娴静,具有大家闺秀风范,但气韵要比黛玉就落俗许多。就像俞平伯先生所说的:“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其服饰偏向高贵、大气和丰满。
其衣饰色彩较黛玉偏深,主要以朱红、金黄、玫瑰紫、洋红和鹅黄等兼具了柔和和华贵的颜色为主。而服饰上也把团花连续等大面积的纹饰作为装饰图案,服饰花朵多选用牡丹、芍药等鲜艳种类,其衣服面料选用上丝、绸缎、纱、帛等,“不觉奢华,惟觉淡雅”是她外在形象的最合适写照。长期的儒家礼教的熏陶,使她成为一个“世事洞明滴水不漏,人情练达八面玲珑。”雪中金钗般的“冷美人”。反映在服饰上就是力求天然素淡、成熟稳重的风格。?
第八回,宝玉去看宝钗时,见她“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贊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惟觉淡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服饰以暖色为主:蜜合(浅黄白)、银鼠(洁白)、葱黄(浅黄),令人感到温暖、亲切,与她温柔、随和的性格契合。在一系列的暖色中,又以冷色的玫瑰紫进行调和,使冷、暖色达到平衡状态,与她安分随时、善于平衡人际关系的性格暗合。她的服饰“一色半新不旧”,符合她不争奇斗艳的大家闺秀风范。
宝钗扑蝶 黛玉葬花(第二十七回)
薛宝钗在扑蝶时来到滴翠亭,隔窗听见了她和坠儿的私房话,听出了她的声音,宝钗知道小红素习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于是使用了“金蝉脱壳”法,嫁祸黛玉,使得开窗后被惊的小红和坠儿,都真以为是黛玉听了她们的绝密隐私。
四十九回稻香村聚会是她唯一的一次大妆,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丝的鹤氅。”,从中能窥见其皇室商家小姐的身份。莲青,即深紫色,作为豆蔻年华的姑娘,这件衣服显得有些成熟,与她富贵中不失沉稳和冷峻寡情的性格吻合。反映在服饰上就是喜欢天然素淡、成熟稳重的风格。
而且,宝钗体态丰满,深色服饰可以使她显得苗条一点,加之其肌骨莹润、肤如凝脂,深色反使其显得更加白皙而亮丽。
薛宝钗服饰赏析
风格:高贵,大 气
色调:朱红,金黄,玫瑰紫,洋红,鹅黄,米白
花纹 :牡丹,芍药
面料 :丝,绸,纯棉,帛,纱
发型 :简洁
王熙风锦衣奢华
王熙凤是书中一个重头人物。她表面上待人热情,善于逢迎,“明是一盆火”,内心却诡计多端,专使权术,“暗是一把刀”。她又爱财如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拜金主义者。她的服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的个性特征。
曹雪芹对凤姐的服饰作了三次详细的叙述,通过对她的服饰、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细致而生动的描写,把一个精明能干,见机逢迎、魅力四射的王熙凤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一次是林妹妹眼中看到的表嫂:“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从颜色看,浓艳;头饰以金黄为主调,显得富丽堂皇,艳丽夺目,给人以威赫华贵之感。
从款式看,窄裉袄为一种紧身袄,更能凸现她那苗条风骚的体态。
再加以所饰的金丝八宝、朝阳五凤、赤金缨络、缕金百蝶花、五彩刻丝、翡翠撒花等华美的图案,既漂亮又尊贵;既洋溢着青春气息,又威赫凝重,把凤姐的外貌烘托得更美。
显示出她的富贵与奢侈,暗示了她在贾府中的显赫地位和咄咄逼人的好强的性格,表现了她的虚荣和贪婪。服饰色彩鲜艳庞杂、装饰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在折射出凤姐志得意满的心态的同时,也泄露了她文化修养的低下和庸俗的审美趣味。
第二次是头一遭接待刘姥姥的荣府当家二奶奶身份。“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等着接见乡下穷苦人。耀眼争光的色彩明示着掌权者的富贵娇艳、高傲气派,直教刘姥姥感到光彩逼人气势逼人。
第三次一反粉光脂艳的常态,呈现完全不同的色调。这一次是与尤二姐正式交锋的贾琏正室。只见她“头上皆是素白银器,身上月白缎袄,青缎披风,白绫素裙。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洁若九秋之菊,曹雪芹懂色彩心理学,“红妆素裹”果然显得清素而又格外俏丽,出其不意的装扮同时也暗藏了来者不善的心机。一身素服,连青缎子上掐得都是银线,白中衬黑,明摆着“国孝家孝,两层在身”,等于在宣读贾琏偷娶二姐的罪状。笑吟吟地上门亲迎,恶狠狠地暗设陷阱。此段通过王熙凤的素服描述,体现凤姐外貌美丽动人,热情似火,而内心却冷色阴暗、恶狠毒辣的双重人格。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唯独对王熙风的服饰装束作了十分精细的描述——浓装艳饰,遍体锦绣,满头翡翠,环鬓金珠,显得过于招摇,过于耀眼。正因为这样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王熙风身为荣府管家奶奶不同凡响的气度与华贵。作者也试图通过盛装丽服的王熙凤来凸显贾家极盛的荣华富贵和超群的显赫地位。最后也通过王熙风和悲惨的结局和贾家的败落,彰显善恶有报之昭昭天理,影射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红楼梦幻一场的佛学理念。
王熙凤服饰赏析
风格:富贵,奢华
色调:由亮、艳到深、暗
花纹 :提花
面料 :色绸,缎,锦,绫
发型 :贵气
贾宝玉华服压群
贾宝玉原是无才补天的五彩灵石,后成为赤霞宫的神锳侍者,因羡慕红尘的荣华富贵,下红尘历劫投生。书中的主人翁贾宝玉,他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享尽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有关宝玉服饰的描写单是前八十回就有十处之多,无一处不写得多姿多采栩栩如生。
三回,刚进府的黛玉所目睹的表哥形象——“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年轻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一回再来时,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宝玉在这一回里,出场便神采飘逸,光彩照人,华贵之气直通风姐。宝玉因其衔玉而诞,贾母万般宠爱,其在贾府地位无人可及,一身华服便是其身份、地位的标志。但宝玉一身华丽的装柬又有别于风姐,富丽多彩的服饰辅助着“虽怒时而似笑,即瞠视而有情”的英俊神态,如此工笔树立起来的人物形象玲珑剔透!
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体现在红色上,红色是他情感内涵的象征符号。他对红色情有独钟。
初见黛玉时,他“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服饰以红为主色:大红箭袖、红丝束发、银红大袄、大红鞋;
黛玉替他拢头发时,他戴的是“绛”色的簪缨(绛:深红色);贾芸去看他时,他屋里“悬着大红销金撒花帐子”;
群芳夜宴时,穿着大红小袄子,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他为何独爱红色呢?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也是身份的象征。
第一,红色在光谱中相对于其他颜色来说,有强烈和兴奋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
第二,红色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称美女为“红粉佳人”。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
第三,红色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发扬正常的人性,在自由的空间里“任情任性”地活着。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第四,将宝玉那种富家公子纨绔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中也可看出宝玉在贾府中的地位之重及其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总结
宝钗之美是一首诗,是诗中圣哲笔下的七言格律。沉郁顿挫,中规中矩,内涵丰盈,有大雅之风。? ?黛玉之美是一阕词,必定可以为她取个最妥帖不过的词牌名——《如梦令》——轻巧精致,风流婉转,乃词中上品。? ?而熙凤之美,是一首热热闹闹的元曲!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之意境与其形神,嬉笑怒骂,潇洒万端.综观红楼众钗裙,独有阿风才当得起这“脂粉队里的英雄”七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