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新知导入
红军派了十来岁的儿童团员潘冬子和一位老大爷下山买食盐。
买到食盐后,冬子便把食盐装进了一个竹筒做的茶壶中,扮作上山砍柴人来到了关卡前,冬子一看,才知道提着竹筒是过不了关卡的。
于是他飞快地向河边跑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了,并顺利地通过了关卡。
潘冬子怎样顺利的过了关卡?
新知讲解
蔗糖溶解
一、
溶液
新知讲解
一、
溶液
实验9-1
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杯搅拌。
现象:蔗糖消失了,形成了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新知讲解
一、
溶液
新知讲解
a.
溶解前
b.
溶解中
食盐
c.
溶解后
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在水中以离子(Na+、Cl-)形式存在于水分子的中间。
一、
溶液
新知讲解
思考
1.
蔗糖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
想一想,这杯蔗糖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甜
蔗糖溶于水各部分的液体都具有了甜味,且甜的程度相同
3.
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 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蔗糖颗粒来
蔗糖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一、
溶液
新知讲解
一、
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1.定义:
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组成、性质都相同。
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溶液至少由两种物质组成
新知讲解
一、
溶液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蔗糖
溶质
水
溶剂
溶液
3.组成: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3)m溶液=
m溶质+
m溶剂
新知讲解
只有水才能做溶剂吗?水能溶解所有的物质吗?
实验探究9--2
一、
溶液
在 号和 号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5mL汽油;在 号和 号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5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新知讲解
一、
溶液
新知讲解
【实验现象】
编号
溶剂
溶质
现
象
1
水
碘
2
水
高锰酸钾
3
汽油
碘
4
汽油
高锰酸钾
①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剂;
②通过实验1、3或者2、4可知:______溶质在不同
溶剂里的溶解性______;
③通过实验1、2或者3、4可知:______溶质在同种
溶剂里的溶解性______;
结论
不同
同种
不同
不同
几乎不溶
溶解,溶液呈紫红色
溶解,溶液呈棕色
几乎不溶
新知讲解
一、
溶液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
汽油能像水一样溶解其他物质。如汽油能溶解油脂。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新知讲解
溶质只能是固体吗?
实验探究9--3
将装有2mL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往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分层
不分层
无变化,不分层
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新知讲解
一、
溶液
6、溶液颜色:有些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如:
CuSO4溶液是蓝色的;
FeCl3溶液是黄色的;
FeSO4溶液是浅绿色的;
KMnO4溶液是紫红色的;
NaCl溶液等大多溶液则呈无色。
新知讲解
一、
溶液
3、液—液互溶时。
(通常:有水时,水无论多少都是溶剂。)
1、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气体。
2、固—液互溶时,
4、气—液互溶时,
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新知讲解
一、
溶液
溶液的命名
某某的某某溶液
(溶质)
(溶剂)
加入水中的物质
溶质
溶剂
溶液名称
蔗
糖
食
盐
高锰酸钾
蔗糖
水
水
水
食盐
高锰酸钾
蔗糖的水溶液或蔗糖溶液
食盐的水溶液或食盐溶液
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
注:
溶剂为水时,可以简称为某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新知讲解
溶液的用途
一、
溶液
农业生产上,无土栽培的植物生活在营养液中
化学实验室中的溶液
新知讲解
溶液的用途
一、
溶液
医疗上用的溶液
食用品中的溶液
新知讲解
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新知讲解
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1.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
2.向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至溶解,观察温度并记录;
3.对另两种固体做同样的实验。
新知讲解
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加入溶质后水的温度/℃
结论
溶解时
。
溶解时
。
溶解时
。
24
24
24
14
24
56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温度不变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新知讲解
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溶解过程中的两种变化
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放出热量
扩散过程
水合过程
吸收热量
若Q吸﹤
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
若Q吸﹥
Q放,则溶液温度降低;
如
NH4NO3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不变。
如NaOH
如NaCl
新知讲解
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新知讲解
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新知讲解
三、乳化现象
新知讲解
三、乳化现象
(无洗涤剂)
(有洗涤剂)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乳化作用
新知讲解
三、乳化现象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植物油浮起来
乳状浑浊的液体
分上下两层
不干净,管壁上有油滴
分
层
液体不
分层
不分
层
干
净
新知讲解
三、乳化现象
乳浊液
乳化
振
荡
静
置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液体分层
植物油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分散在液体中,不再分层,形成较稳定的混合物的现象。
新知讲解
三、乳化现象
用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用肥皂、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污渍
洗衣粉、肥皂、沐浴露、洗发剂、洗面奶等
常见的乳化剂
新知讲解
三、乳化现象
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泥水、淀粉水的混合物、钡餐
悬浊液
常见的悬浊液
新知讲解
三、乳化现象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跟踪练习2
1、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2、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
A.NaOH
B.NH4NO3
C.浓硫酸
D.NaCl
C
D
跟踪练习2
3、关于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剂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
B.只有水能作为溶剂
C.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D.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于溶质的质量
4、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C
B
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生理盐水
B.白醋
C.医用酒精
D.冰水混合物
2、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NH4NO3固体
B.NaOH固体
C.NaCl固体
D.浓H2SO4
D
A
课堂检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出现放热现象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发生变化
D.自来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可得到蒸馏水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
A
D
课堂检测
5、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A
A
板书设计
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三、乳化现象
乳化
乳浊液
乳化作用的应用
一、溶液
溶液定义;特征;组成;命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课题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单元
第9单元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知道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3·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4·知道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
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难点
知道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红军派了十来岁的儿童团员潘冬子和一位老大爷下山买食盐。买到食盐后,冬子便把食盐装进了一个竹筒做的茶壶中,扮作上山砍柴人来到了关卡前,冬子一看,才知道提着竹筒是过不了关卡的。于是他飞快地向河边跑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了,并顺利地通过了关卡。潘冬子怎样顺利的过了关卡?
积极参与,发表观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知识1:溶液【活动1】溶液【教师】呈现视频,以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讨论】1、结合视频讨论:(1)为什么蔗糖会“消失”在水中?(2)为什么氯化钠会“消失”在水中?
答案:(1)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运动扩散,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分子的中间。(2)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在水中以离子(Na+、Cl-)形式存在于水分子的中间。2、思考:(1)蔗糖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2)想一想,这杯蔗糖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甜 (3)如果把得到的蔗糖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 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答案:(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蔗糖溶于水各部分的液体都具有了甜味,且甜的程度相同。(3)蔗糖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师生小结】(1)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3)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活动2】只有水才能做溶剂吗?【教师】呈现实验视频。【师生小结】编号溶剂溶质现象1水碘几乎不容2水高锰酸钾溶解,溶液呈紫红色3汽油碘溶解,溶液呈棕色4汽油高锰酸钾几乎不容结论:①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做溶剂;②通过实验1、3或者2、4可知:同种_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③通过实验1、2或者3、4可知: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归纳总结】小结:(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可作溶剂。(2)溶质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但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3)有的溶液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大多数的溶液为无色液体。【活动3】仔细观看PPT,了解溶液的命名、以及溶液的用途。☆知识2: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活动1】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教师】呈现视频,以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扩散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水合程,此过程放出热量,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等物质溶于水放热;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吸热;氯化钠、蔗糖等物质溶于水温度不变。☆知识3:乳化现象【活动1】乳化现象【教师】呈现视频,以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水和植物油分层,植物油浮起来乳状浑浊的液体分上下两层不干净,管壁上有油滴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分层液体不分层不分层干净【归纳总结】(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2)乳化现象:植物油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分散在液体中,不再分层,形成较稳定的混合物的现象。【跟踪练习】1、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答案】C【解答】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A错;B、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D、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错。故选:C。2、下列物质溶解或稀释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改变的是( )A.NaOH
B.NH4NO3
C.浓硫酸
D.NaCl
【答案】D【解答】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A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B错误;C、浓硫酸加到水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误;D、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选:D。3、关于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剂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B.只有水能作为溶剂C.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水D.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于溶质的质量【答案】C【解析】A、溶质是溶液中被溶解的物质,故错误;B、不是只有水能作为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故错误;C、硫酸铜是硫酸铜的水溶液,则水是溶剂,故正确;D、液体和液体相溶时,溶剂的质量也有可能小于溶质的质量,故错误;故选C。4、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答案】B【解析】A、无色透明是通过观察得到的,故A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故B正确;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分离,故D错误;
故选B。【课堂检测】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生理盐水
B.白醋
C.医用酒精
D.冰水混合物
【答案】D【解答】解:A、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白醋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医用酒精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D正确。故选:D。2、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NH4NO3固体
B.NaOH固体
C.NaCl固体
D.浓H2SO4【答案】A【解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正确;B、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涤剂去油污属于乳化现象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出现放热现象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发生变化D.自来水经过活性炭吸附可得到蒸馏水【答案】A【解答】A、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油污转化为小颗粒而随水流冲走,是乳化现象。正确;
B、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时吸收热量,导致温度降低。错误;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错误;
D、自来水经过活性炭吸附仅仅除去部分有色物质和有异味的物质,可溶性的杂质不能去除,不能得到蒸馏水。错误;
故选:A。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
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答案】D【解答】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氯化铜是蓝色,故A错;B、NaCl不溶于植物油,形成悬浊液,故B错;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故C错;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5、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 (填字母)。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答案】(1)A;(2)A;【解析】(1)A、高锰酸钾
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错;(2)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A、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错误;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活动1】仔细观看视频,认真阅读课本,然后认真完成学案。学生组内讨论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活动2】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然后认真完成学案。【活动1】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然后认真完成学案。【活动1】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然后认真完成学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活动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活动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本节学习效果。
课堂小结
一、溶液溶液定义;特征;组成;命名二、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三、乳化现象乳化乳浊液乳化作用的应用
学生独自回顾本节所学能容。查漏补缺。
锻炼学生归纳能力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后测评
1、下列物质不溶于水的是( )
A.酒精
B.硝酸
C.蔗糖
D.铁锈
【答案】D
【解答】解:A、酒精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B、硝酸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难溶于水,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答案】A
【解析】选项A中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染而除去油污,此现象是溶解而非乳化;而选项B、C、D都是利用乳化剂使油污、油脂与水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并不均一的乳浊液而除去,因此,都属于乳化现象;
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白糖
B.泥沙
C.牛奶
D.花生油
【答案】A
【解答】A.白糖能溶于水,把少量白糖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B.泥沙不溶于水,把少量泥沙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
C.牛奶不溶于水,把少量牛奶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
D.花生油不溶于水,把少量花生油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
故选:A。
4、在做《溶液的形成》这一课的演示实验时,老师先往一试管中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5mL
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先往一试管中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5mL
的水,再进行振荡,利用手腕的力量振荡,正确的振荡方法是C。
故选C。
5、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霾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
A.
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
食盐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B、小苏打即碳酸氢钠,溶于水放热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玉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
D、食盐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明显,不符合题意。
6、下列能组成溶液的混合物中,水是溶剂的是
(
)
A.碘酒溶液
B.医用消毒酒精
C.植物油滴人水中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
【答案】B
【解析】碘酒溶液: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医用酒精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植物油不能和和水形成溶液;油脂溶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7、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答案】c
【解析】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属于乳化作用,故A错误;
B、用水冲洗水果渣,使水果渣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B错误;
C、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属于乳化作用,故C正确;
D、铁锈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属于乳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8、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答案】A
【解析】A、温度越低,分子的运动速度越慢,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慢,用冰水溶解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
B、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即蔗糖的溶解速度越快,用热水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糖碾成粉末增加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能加快蔗糖的溶解速度,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用筷子不断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度,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度,溶解时用筷子搅拌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9、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木炭燃烧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A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B选项错误;
C、木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C选项错误;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10、利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汽油
B.洗涤剂
C.纯碱溶液
D.烧碱溶液
【答案】B
【解析】A、汽油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A错误;
B、加入洗涤剂的水清洗油污时,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做乳化作用,故B正确;
C、碳酸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油污属于溶解过程,故D错误。
故选B。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答案】A
【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正确。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错误;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错误;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的水溶液,水作溶剂,故错误。
故选:A。
12、下列与洗涤有关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
C.用白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D.用纯碱溶液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答案】D
【解答】解: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正确。
B、汽油能溶解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均能与酸反应,可用白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用纯碱溶液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写出下列物质的溶质和溶剂
名称
溶质
溶剂
白酒
酒精
水
碘酒
碘
酒精
食盐水
氯化钠
水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
水
14、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是液体,但不是溶液;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
【答案】硫酸铜
水
胶头滴管
【解析】(1)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故答案为:硫酸铜;
(2)水是纯净物,同时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故答案为:水;
(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胶头滴管,故答案为:胶头滴管。
15、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试猜想: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答案】(1)石蜡融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木板上的水结冰,木板与烧杯连接在一起;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题1
溶液的形成课后测评
1、下列物质不溶于水的是( )
A.酒精
B.硝酸
C.蔗糖
D.铁锈
2、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白糖
B.泥沙
C.牛奶
D.花生油
4、在做《溶液的形成》这一课的演示实验时,老师先往一试管中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加入5mL
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 )
A.
B.
C.
D.
5、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霾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购买的是(
)
A.
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
食盐
6、下列能组成溶液的混合物中,水是溶剂的是
(
)
A.碘酒溶液
B.医用消毒酒精
C.植物油滴人水中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
7、下列洗涤方式应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清洗水壶的水垢
8、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冰水溶解
B.用热水溶解
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
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
9、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木炭燃烧
D.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10、利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
A.汽油
B.洗涤剂
C.纯碱溶液
D.烧碱溶液
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D.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溶剂
12、下列与洗涤有关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
C.用白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D.用纯碱溶液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13、写出下列物质的溶质和溶剂
名称
溶质
溶剂
白酒
碘酒
食盐水
氢氧化钠溶液
14、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是液体,但不是溶液;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
15、某班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试猜想:
(1)装置A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2)装置B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