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升湖实验学校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在题后表格的相应空格内。)
1、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2、全部位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13个边境开放城市
B、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长江沿岸城市
D、四个国家直辖市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3--4题。
3、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4、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加快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右图“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5--6题。
5、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6、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7--9题。
7、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8、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9、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0--13题
10、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A.煤炭、天然气、水电
B.石油、天然气、煤炭
C.天然气、石油、水电
D.煤炭、石油、天然气
11、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电站”适用于
A.①输送线路
B.②输送线路
C.③输送线路
D.三条线路均可
12、“西电东送”的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状况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行能力
13、“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其中送往京津唐地区的电力来自
A.金沙江干支流水电
B.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
C.贵州、云南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
D.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火电
2003年2月,首都钢铁集团宣布在大规模压缩减少北京厂区钢产量的同时,将在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的河北迁安附近投资建设一座年产200万吨的钢铁厂。据此回答14--15题。
14、首钢集团大规模压缩减少北京厂区的钢产量,对北京环境的好处是
A.压缩企业用地规模,平抑北京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
B.降低生产性耗水,彻底解决北京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状况
C.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动北京地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D.减少生产中的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15、首钢集团将新厂建在河北迁安的主要原因是
A.更加方便钢材出口 B.进一步降低劳动力费用
C.新厂区的环境优美、洁净 D.接近原料地
广西的平果县以丰富的铝土资源为基础,发展了氧化铝和电解铝工业,这将吸引铝电缆、铝铸件和铝连轧等加工企业在此集聚。据此回答16--17题。
16、这些企业在这里集聚的目的是
A.组建高科技产业基础
B.满足当地对铝制品的需求
C.减少当地的环境污染
D.资源共享和追求集聚效益
17、当地电解铝工业发展的能源优势是
A.火电 B.水电
C.核电 D.风能
18、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情况下,城市群和工业区一般表现为
A、面状 B、点状
C、线状和网络状 D、岛状
19、当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时,成为区域发展主导力量的是
A、金融和科技 B、钢铁
C、石油化工 D、机械制造
20、下列城市是因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钢铁中心城市的是
A、攀枝花 B、鞍山
C、匹兹堡 D、宝山
21、下列地区属于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中的西部经济带的是
A、渝 B、湘
C、闽 D、陕(秦)
22、在中、西部地带,下列工业有可能成为当地工业主体的是
A、高分子合成纤维厂 B、集成电路厂
C、精密仪表厂 D、钢铁公司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23--25题。
23、田晓的家乡位于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24、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5、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C.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
右下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方向)据图回答26--28题。
26、该产业部门属于:
A. 技术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27、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A.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
B.①国家出经济衰退
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
D.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28、有关①②③④国家和地区的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可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B.②可侧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③可成为①②地区研发的产品制造地
D.④可成为产品研发中心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29、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30、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
2009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中一年级地理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共3小题,计40分)
31、根据下列材料,结合珠三角部分区域图(图14)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构成图(图15),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两次大规模产业转移。20世纪70~80年代,香港和台湾等地的企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原先从香港、台湾等地迁来的部分产业逐步转移到粤东、粤北等欠发达地区。
材料二:
(1)试说明第一次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部门具有哪些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的工业布局的区位优势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右图(图15),分析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2分)
(3)90年代以来,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转移给转入区域地理环境带来哪些主要影响?(2分)
32、2000年我国对“三河”(塔里木河、弱水、黄河)进行了统一调水,读“三河”流域调水示意图和南水北调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
图中A、B、C、D中
供水相当紧张的地区是
。F河表示“三
河”中的__________河。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
点是
。(2分)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
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跨
入新世纪我国将建设南水北调
工程,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 和 。(2分)
(4)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水路线:
A.东线调水路线:长江至⑤ 河至 (城市)。
B.中线调水路线:长江至⑥ 水库至 (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⑦ 江和⑧ 江至 (河)。
(5)试对东线方案进行评价:(4分)
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请你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下表和下图回答:(13分)
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
?
1978年
1990年
1998年
东部
52.42
53.68
58.12
中部
30.92
29.9
27.92
西部
16.66
16.42
13.96
东西部人均GDP变化及东西部差距(单位:元)
?
1978
1990
1998
东部
483
2080
9483
西部
255
1060
4052
东部与西部的比值
1.89
1.96
2.34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1978~1998年期间,东部和西部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 (3分)
,
东部和西部人均GDP的变化是:
。
(2)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
(1分)
A.缺氧冻土 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 D.云雾多滑坡
(3)图中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_______________,其主体工程是从_________
Z至_____________,该工程在促进东部经济发展方面的好处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在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建设中,除上述工程外,还有 工程,该工程分北线、中线、南线,是分析中线跟北线相比,其优越性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地 理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A
B
A
C
A
B
B
A
A
C
D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A
C
D
D
C
C
C
B
A
C
B
A
33、本题13分
(1)东部GDP占全国比重上升,西部下降(2分) 东西部差距明显扩大(2分)
(2)A(1分)
(3)西气东送 轮南 上海(各1分)
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调节能源消费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答对三点即可,一点1分)
(4)西电东送(1分)
清洁,可再生,发电成本低(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