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上5.1.2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单项选择题
1.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3.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含有氢元素
B.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C.可能含有氧元素
D.X是一种氧化物
4.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以上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X的值为44
B.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1
5.2A+3B═C+3D中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3:38,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已知一定量的A和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4.2gC和0.6gD,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36.5?B.63?C.98?D.294
6.某密闭容器内有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8g
B.Z与W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是1:1
C.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Z
D.参加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是2:3
7.将一定量的苯(C6H6)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表中m的值为13.5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物质X中一定不含氢元素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8.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l+l=2”的事实是( )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l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9.有机物C3HX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X+5O2═3CO2+4H2O.根据质量守定律,C3HX中X的数值为( )
A.2? B.4? C.6? D.8
10.将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容器内进行充分反应,生成一种物质D,再在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增加10g C进行第二次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则表中的m与n的比为( )/A.1:1?
B.2:3?
C.3:2?
D.3:5
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 C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5g,质量不变,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丙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16g-8g):(32g-4g)=2:7,错误;?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32g-4g):(24g-4g)=7:5,正确.?
故选:C.
2. 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A、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甲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甲、丙、丁的质量比为(20g-2g):(32g-20g):(26g-20g)=18g:12g:6g=3:2:1,所以不正确.
B、该反应参加的甲的质量为20g-2g=18g,生成的为丙的质量为32g-20g=12g、丁的质量为26g-20g=6g,故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所以不正确.?
C、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待测质量不一定为4g,所以不正确.
D、由于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为丙和丁,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所以正确.?
故选:D.
3. B
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4HF=X↑+2H2O,反应物中硅、氧、氢、氟原子个数分别为1、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氢、氟原子个数分别为0、2、4、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硅原子和4个氟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
A、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一定不含氢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物质X的化学式为SiF4,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4. D
解析:由于四种物质中W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的总质量是23g+(64g-16g)=71g,而水的质量增加,且增加值是32g-5g=27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二氧化碳必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是71g-27g=44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A、由以上分析知X的值等于44g+8g=52g,故错误;
B、由于该反应的表达式是W+O2→CO2+H2O,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16/18=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32/44
=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D、由C的分析可知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44g-32g):(27g-24g)=4:1,故正确.
C
解析:
/
6. D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故反应后X的质量为:(4+1+10+2)-(5+4+8)=0.故A说法不正确;
B、根据题意,Z与W的反应质量之比为(10g-4g):(8g-2g)=1:1,但因为反应式中Z与W的系数之比未知,故无法判断其相对分子质量比,故B说法不正确;
C、因为X物质反应后质量为0g,说明完全反应了,故参与反应的物质中一定有X.故C说法不正确;
D、参加反应的X与Z的质量比是:(4g-0):(10g-4g)=4g:6g=2:3.故D说法正确.
7. C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CO2质量增加了6.6g,是生成物;H2O质量增加了2.7g,是生成物;O2质量减少了9.6g,是反应物;苯的质量减少了3.9g克,是反应物;生成物还少4.2g,所以X是生成物.
A、反应后生成的物质x的质量4.2g,故m的值为4.2,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是苯和O2,生成物是CO2、H2O和X,不是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相等,苯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3.9g×?6/78?×100%=0.3g,2.7g水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2.7g×?2/18?×100%=0.3g,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相等,故物质X不含有氢元素.故选项正确.
D、该反应是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错误.
8. C
解析: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
B、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放出气体氢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不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32:32可知,1g硫粉在lg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20℃的1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1g,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不正确;
9. 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得,反应物中氢原子的质个数为x,生成物中氢原子的个数为4×2=8,所以x=8,故选B
10. B
解析:由题意得:A+B+C→D,
由图表数据可知,第一次参与反应A的质量为:(15-m)g,B的质量为:(15-n)g,C的质量为:15g,生成D的质量为:30g;,第一次参与反应AB的质量和为15g,所以m+n=15g
两次参与反应的质量和为:A为15g,B为 (15-x)g,C为25g,生成D的质量为y;
∴?15g/25g = 30g/y?,?15g-m/15g = 15g/25g?,
解之得:y=50g,m=6g;所以n=9g,
∴m:n=6:9=2:3.
故选B.
课件19张PPT。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小Y老师慕 课 联 盟 课 程 开 发 中 心 www.moocun.com[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8080102010RH820501YJ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第5章第1节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学 习 目 标1.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变化。
2.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用法。想 一 想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宏观微观?通电分成通电分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元素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
改变分子数目物质的总质量化 学 反 应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有关事实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推断物质元素的组成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为: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和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变式训练
将4.6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8.8 g 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
A.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只含有碳元素C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确定物质的化学式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得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 + 5O2 ═ 4NO + 6H2O ,则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2 C.NH3 D.N2O5 C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确定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A + 2B ═2C + D中,6gA和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若反应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A.8g B.24g C.12g D.16gB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5.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这个反应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B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6.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在反应X + 2Y = R + 2M中,已知R与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和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为( )
A.16:9 B.23:9 C.32:9 D.49:9A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7.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化学反应2A+B=C+2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85.5 B 117 C 58.5 D 55.8 C小 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2.质量守恒定律应用:①解释化学反应中有关事实②推断物质元素的组成③确定物质的化学式④确定物质的质量⑤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⑥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⑦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慕联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