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集体备课)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19 17: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3.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西沙群岛)。我们一起去西沙群岛,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本文主要描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三、识字写字1.出示本课需要识记的生字、多音字,让学生读一读。2.理解词语,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3.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4.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5.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按照字的结构划分识记生字;(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
富:上下要写紧凑,“宀”要宽,中间一”“口”要窄,“田”稍宽扁。挺:整体要写紧凑;中间是“廴”不是“辶”;“壬”要小。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西沙群岛的那些风景和物产?点拨:有感情地朗读要读出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参考答案:从海水的颜色瑰丽无比、海底的珊瑚形状各异、水里的鱼好看极了,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海参到处都是、鱼多得数不清、遍地都是鸟蛋等,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物产丰富。四、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确: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西沙群岛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本文描述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二、品读释疑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串珠问题1)(1)明确:作者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的。(2)阅读方法解密:边读边想象画面2.为什么说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核心问题)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把它圈出来。(串珠问题2)明确:课文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1)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明确:这一句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五光十色”指颜色多,“瑰丽”是颜色特别艳丽、好看。用“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说明海水的颜色很多,很漂亮。(2)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颜色,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①同桌讨论;②教师明确:因为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海面看,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3)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①明确:“各种各样”说明珊瑚的种类很多。绽开的花朵和分枝的鹿角是说海参的形状像花朵、像鹿角,这是一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珊瑚的特点是:颜色鲜艳,样子奇特。②仿写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示例:操场上,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跳绳、有的跳皮筋……真热闹!(4)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解析:“到处”一词写出了海参多,“懒洋洋”描绘出海参蠕动的样子,用词很准确,写出了海参的悠闲、自在。“懒洋洋地蠕动”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懒洋洋地蠕动”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参的动作与姿态。(5)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明确:写大龙虾运用了拟人写法,“披甲”和“威武”把大龙虾的样子逼真的描绘出来。(6)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里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明确:“成群结队”说明鱼特别多。“好看极了”说明鱼的形状美。(7)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明确: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了西沙群岛的海里各种鱼的外形特征。(8)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解析:这是一个夸张句,它和 “成群结队”一样都是说明 “鱼数不清”。此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夸张句,更加想想的说明西沙群岛里的鱼确实很多。(9)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明确:“茂密”说明树特别多;“遍地”说明蛋多;“厚厚的”说明粪多。4.作者在每个方面中都写到的是什么景物?是怎么写的?(串珠问题3)(1)学生分小组讨论;(2)组内派代表发言;(3)教师明确:作者描写海水是抓住颜色瑰丽来;写海底是抓住珊瑚、海参、大龙虾的形状和动作来写的和鱼的数量和形状来写的;写岛上是抓住鸟多来写的。作者每写一处都抓住了典型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5.课文主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串珠问题4)明确:通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三、本课小结1.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宝岛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学习了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并积累了优美词句,丰富了语言的积累。2.写作方法:学习使用中心句(1)我们有时候在写文章时总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个意思往往会在文章中直接表达出来,让人一读就能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我们称这样的句子为为中心句。本文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出西山群岛的特点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朗读课文时我们首先理解了这个中心句的意思,就能把握全文的重点。习作时,学习使用中心句,就能使习作内容表达的更清楚、更有条理。(2)举例:奶奶肚子里的“老话儿”特别多,用“老话儿”教育我们是奶奶的法宝。我吃饭“挑食”,她就说:“吃食勿抢,到老勿长。”爸爸妈妈不注意勤俭节约,她便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奶奶还有很多“老话儿”。她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树要修,孩子要教”,“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段文字就是围绕“奶奶肚子里的“老话儿”特别多,用“老话儿”教育我们是奶奶的法宝。”这句话写的,围绕中心句选择了6句老话组织材料。(3)练一练:写一段学校的场面,注意围绕中心句写。四、拓展延伸1.主题延伸多么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搜集西沙群岛的其他资料,利用班会课召开《西沙群岛介绍会》。提示:可以介绍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历史文化、地质特征、旅游前景、军事作用等。2.推荐阅读《庐山的云雾》《锡林郭勒大草原》五、布置作业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话把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或丰富的物产介绍给别人。点拨:注意要围绕一个意思来介绍景物,抓住典型特点。2.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句话的意思,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点拨:作者在写文章时总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我们称之为中心句,一篇课文可以有中心句,一段文字也可以有中心句。参考答案:课文的中心句是“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第四自然段中心句是:“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3.西沙群岛的海里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观察下面的图画,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写。点拨:注意要围绕一个意思来介绍,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示例:海洋里的鱼儿们长得千奇百怪。有的身上长着各种花纹,真象美丽的珊瑚在海里移动;有的鱼儿像一个织布的梭子,在水里灵活的窜来窜去;还有的像一个个红色的小精灵,在你眼前闪一下就消失不见了!海洋里的鱼儿可真可爱。教学板书 复备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