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缙云盘溪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控(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缙云盘溪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控(地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1-06 20: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盘溪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控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题,共60分。)
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图中各地层从新到老的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④⑤⑥⑦⑧⑨⑩③②①
C.④⑤⑥⑦⑧⑨①②③⑩ D.①②③⑩⑨⑧⑦⑥
2.如果岩层⑧为含水层、岩层⑨为煤层,若开采地下水和煤炭应分别在哪处打井( )
A.甲处、乙处 B.乙处、甲处 C.甲处、甲处 D.乙处、乙处
3.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判断图示地区在岩层②形成以后的地质作用状况是( )
A.先外力侵蚀,后挤压上升,再沉积作用
B.先挤压上升,再沉积作用
C.先挤压上升,后外力侵蚀,再地壳下降,外力沉积作用
D.先外力沉积,后地壳水平挤压
下图中大圆圈为经线圈,两个小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a、b两条等太阳高度线上的太阳高度分别是
A、30°、60° B、60°、30°
C、23°26′、66°34′ D、66°34′、23°26′
5、如果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4点,关于图
中A、B两点说法正确的是
A、A所在国著名的人文景观有大金塔
B、A所在地吹西南风,附近盛产黄麻
C、B处附近洋流为寒流,并由东向西流动
D、B处附近洋流为暖流,并由西向东流动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2008年7月29日,强台风“凤凰”在福建省再次登陆,造成严重危害。图一为“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图二为福建某城市在此次台风天气过程中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图。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12级。读图,回答6~7题。
6.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于图一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图二所示天气过程中,此次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是
A.由西北移向东南 B.由东北移向西南
C.由东南移向西北 D.由西南移向东北
读山谷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8~10题。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此图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此图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减
C.甲地的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
10.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11.右图中,当a,c值相差时,该地的纬度值为
A.N B. N C. N D. N
假如一架飞机从A地向正东方向匀速飞行,经过18小时飞行员刚好经历一个昼夜周期,重新回到晨昏线上(A′点)。读图回答12-14题。
12.当飞行员重新回到晨昏线上(A′点)时,当地所在经线的经度大约是( )
A.125°E B.35°E
C.145°W D.125°W
13.此次飞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A.只有北冰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
14.该飞机从A地起飞时,太阳在地平面的方位是(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读等值线图,已知c>b>a,完成15—16题。
15.如果等值线为等温线,则 ( )。
A.从地形上看,该地可能为山地。
B.在地形上看,OA、OB、OC是山脊。
C.若该区域中心为城市,则甲地盛行西南风。
D.如果该等温线分布形态是非自然因素造成的,则其成因可能是人口稠密,生产和生活排放出大量热能造成的。
16.如果该等值线为等压线,则 ( )。 A.OA、OB、OC为锋面
B.OA是冷锋,OB是暖锋
C.O为晴朗天气
D.如果该系统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可能会给我国沿海带来强风、暴雨天气
读图2,完成17-18题。
17.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温带海洋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 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 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8.四季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仅分布的北半球
B. ②主要分布的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的大陆西岸 D. ④主要分布在纬度—的大陆东岸
19.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A. 对流层、电离层 B. 平流层、电离层 C.. 平流层、中问层 D. 对流层、中间层
20.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
A B C D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1,回答21~22题.
21.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2.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个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23.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24-26题。
24.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25.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读下表,回答27题
表:非洲西海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27.该海域沿岸 ( )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3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
  
28.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29.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30.下面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二、综合题(共5小题,满40分)
3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1分)
(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 ,原因是 ;该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 循环,假设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量最大的季节是 ,理由是 。
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 岩可转化为②处的 岩。
(3) 图中N处是否适合修筑高速公路, ,理由是 。
⑷ 目前,我国对海洋油气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于 处。(“a”或“b”)。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材料一:中新网12月26日电: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今天下午13时45分宣布从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总航程4500海里,预计用时10天左右抵达任务海区。
材料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航线示意图(图16)
⑴舰艇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风浪较 (大或小),其主要原因是 。
(2)三亚至亚丁湾航线附近陆地地区的气候类型有 。(双项选择)
A B C D
(3)图中正确表示该季节洋流流向的是 (A或B),其成因是 。
33.读某区域等压面垂直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4分)
(1)近地面A、B两处气温较低的是 。
(2)A、B、A′、B′四处中,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3)a、b、c、d四个等压面中,气压最高的是 。
(4)A、B两地中易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
(5)若此环流为夏季风环流,则A、B两处中 处为海洋, 处为大陆。
盘溪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控地理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30题,2分每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共5小题,共40分)
31.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1分)
(1)

(2)

(3)
(4)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1)
(2) (3)
33.读某区域等压面垂直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0.5分/空,4分)
(1) (2) (3)
(4) (5)
34.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
,在该系统的控制下,A处天气特点是 。
(2)图中C、D两处中, 处即将发生明显的天气变化,原因是该处将受到 (天气系统)的影响,届时该地将出现
天气,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变化是 。
(3)如果B和E是同纬度的海洋,白天气温 处高,理由是

(4)图中G处风向为 。G与E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原因是 。
35.(9分)读图6,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地气候形成的影响。(6分)
(2)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3分)
盘溪中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控地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题,2分每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D
C
D
B
B
C
D
B
C
B
C
C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B
A
B
D
D
C
B
B
C
B
C
A
二、综合题
35. 9分
(1)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1分
西临大西洋, 盛行西风, 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 迎风坡, 暖流经过 5分
(2)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1分
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 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 河流平行状排列; 湖泊主要位于河流中上游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