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高一 历史试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史载,明清时期,建宗祠、修宗谱、定族规的风气极为兴盛,几乎没有不立祠堂的宗
族。安徽歙县棠樾鲍氏是明清著名的商人世家,资财雄厚,其宗祠建于棠樾村口,祠前石路
上至今耸立着七座由明清两代帝王御赐匾额的石牌坊,足见当年之壮观。祠堂祭祖是宗族最
重要的活动,族中16岁以上的男子必须出席祭礼,族人违犯族规家法,要在祠堂以祖先的
名义执行处罚。这说明
宗祠兴盛与当地经商风气直接相关????
B.宗族势力发展对中央集权明显不利
C.传统礼教因宗族势力发展而焕发生机
D.中国古代具有家国一体的文化特质
2.下面两幅图主要反映了
A.宗法制度遭到了很大破坏
B.由分裂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分封制度产生了双重影响
D.分封制的崩溃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
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
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
4.《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
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
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建立保密制度 B.震慑谋反之徒
C.维护皇帝权威 D.削弱丞相权力
5.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
重要职责是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6.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
7.“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功曹之类,都非由他
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高级长官亦由他们包揽独占,使一般平民不易有参加的机会。”材料反映的是
A.科举制形成的必然性 B.察举制引发社会动荡
C.科举制打破特权垄断 D.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8.表 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 1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9.《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
谓之五花判事。”这种做法
A.使中书省地位超越尚书省 B.有利于防范宰相的擅权
C.明确划分了三省的职能 D.说明监察机构日益完善
10.《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
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
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铺张居正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皇权与宦官的矛盾激化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六部已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11.“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
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
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12.《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
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
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
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13.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
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
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14.下图为中国国宝圆明园鼠首和兔首。据香港报道.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当年从北
京圆明园掠走的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像中的鼠首和兔首。引发中国抗议,轰动全球。文中“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与哪一事件相关
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
15.“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6.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勒索巨额赔款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17.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第十款规定:“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
A.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18.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材料评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
A.金田起义 B.北伐 C.定都天京 D.西征
19.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未实现
20.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
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局限 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以“拜上帝会”为理论武器 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21.辛亥百年第一乐章:“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
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
族丰碑”是
A.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 D.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22.严泉在《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中写道: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这表明《临时约法》
A.降低了国家行政权力 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政体的构建存在缺陷 D.目的在于维护共和
23.下面的漫画创作于20诅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吋的社会背最看,这
幅作品主要反映作者的政治立场是
A.对五四运动爆发的漠然 B.对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不满
C.对新文化运动的支持 D.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愤慨
24.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
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25.在国民党二大上,时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闭幕词中说:“我们所做的工作, 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广东……要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至少能够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放在本党主义领导之下。”为此,中国国民党
A.兴师讨逆,发动“二次革命”
B.挥师北伐,推进国民革命
C.宁汉合流,完成国家统一
D.联共抗日,维护民族独立
26.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A. 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 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D.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27.下图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
A.确立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总方针 B.标志着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完成
C.红军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堵 D.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28.有学者指出:“虽然1688年革命缺乏前一个时期的丰富多彩的细节,但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据此可知,“光荣革命”
A.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B.保留了英国的君主制传统
C.开启了温和地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
D.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
29.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B.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C.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 D.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
30.“19世纪初,英国议会下院的议席分配仍沿用中世纪的方式,传统选区大多已经衰败了”而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新兴城市,有很多没有选举资格……虽然这场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它使英国至此走上了坚定的改革之路。”英国这场改革
A.历史上被称为“光荣革命” B.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
C.保障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D.使得责任制内阁形成
31.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脱离欧盟,英国高等法院后裁定,英国政府在正式启动“脱
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英国政府发表声明称,对此裁决“感到失望”,并宣布将向英国
最高法院上诉。2017年1月,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做出终审裁决,强调政府启动
“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据此可知英国
A.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B.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C.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D.政府权力受议会制约
32.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
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
A.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
B.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
C.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33.美国国土安全部2017年2月4日发布声明称,根据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
官詹姆斯?罗巴特3日作出的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
体入境的行政令。国土安全部将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据此可知美国
A.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总统必须要对联邦法院负责
C.地方权力高于中央 D.总统权力受到联邦法院制约
34.《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国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此,美国实行
A.联邦制 B.三权分立 C.共和制 D.两党政治
35.比较下列两图,两种制度的最本质区别在于
A.左图反映了中国的民主,右图反映了美国的民主
B.左图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右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C.左图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右图反映了资产民主政治
D.左图的官员都是任命的,右图的官员都是民选的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妥协是政治的艺术,是西方民主政治得以确立和发展的一种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蒗颤。终于,这个关系由“光荣革命”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群体)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两者”“融合的手段”与“崭新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根据美国宪法,美国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该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妥协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认识。(1分)
37.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列强的侵略,抗击外来侵略、实现救亡图存成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重用宦官,偏听偏信,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加上吏治腐败,使国运发发可危。李鸿章奉命创建海军,建设国防力量,虽学习西方之经验,但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而慈禧太后竟将海军之大量军费挪用,作为修建三海及颐和园之用款。……自光绪十五年至甲午中日战争六年间(1889年~1894年),竟然只舰未添。原来清政府的海军位居亚洲第一、世界前列,此时已被日本赶超……日本几乎所有主力舰船都已安装速射炮。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的十大教训》
材料三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一一唐文权、桑兵《戴季陶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出自于哪场战争中的哪个条约?(2分)19世纪中期另外一件与南京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1分)
(3)请分别指出教材(课本)和材料三各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1分)
三、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共10分)。
38.古代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唐朝、明朝和清朝分别釆取了怎样的措施?(4分)
(2)在地方管理方面,秦朝、汉初和元朝分别实行了什么制度?(3分)
(3)在人才选拔方面,隋唐以来形成和发展了怎样的制度,这—制度有何意义?(3分)
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C
B
D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B
C
B
C
D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D
B
B
C
D
A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A
D
A
C
二、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1)两者:国王与议会(或王权与议会权力;王权与自由权力;国王与资产阶级新贵族)(2分)“融合手段”:光荣革命(1分);“崭新的制度”:君主立宪制。(1分)
(2)原因:①宪法创立了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1分);②不同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而谈判妥协,修正宪法。(1分)结果:联邦制。(1分)
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任答2点得2分)
(3)①有原则的妥协是一种政治艺术(智慧);②妥协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平稳确立(转型);③妥协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和发展。(1分,只要答出1点即可得1分)
37.(1)战争:鸦片战争;(1分)条约:《南京条约》(1分)
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或者太平天国定都天京。(1分)
(2)原因:①腐败严重;②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只学其表皮,未触实质);③慈禧挪用军费或疏于国防或军备落后。(3分)危害: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分)
(3)教材: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1分)材料三: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传播民主思想十分有限。(1分)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分)
三、问答题:(本部分共1题,共10分)
38.(1)唐朝:三省六部制;(1分)明朝:废丞相(1分);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
(2)汉初:郡国并行制;(1分)秦朝:郡县制;(1分)元朝:行省制;(1分)
(3)制度:科举制;(1分)
意义:①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②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加强中央集权。④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沿用。(任答2点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