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它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置上。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3-5题。
3.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4.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5.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B.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C.是全国最大侨乡所在
D.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读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完成6一9题。
6.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排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7.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8.三个地带比较( )
A.①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小,说明其第一产业发展落后
B.随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③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大幅度的提高
C.三个地带中第三产业有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D.随着经济的发展,三个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将会上升,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有所下降
9.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
A.劳动密集型 B.资金密集型
C.技术密集型 D.严重污染型
10.关于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而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耗
B.缩减钢铁、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企业
11.有关鲁尔区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迁人和新建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为主
B.煤、铁企业规模普遍减小
C.经济繁荣,环境美化
D.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12.和鲁尔区相比,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还需要加强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
A.劳动力数量 B.政府支持
C.广阔的市场 D.便捷的交通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3—14题。
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
1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据此回答15~18题。
15.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 )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渡放牧
16.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人为因素是( )
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 D.水资源利用不当
17.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裸岩 D.次生盐渍化
18.下列有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本区荒漠化趋于严重
B.从总体上看,特别是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荒漠化仍在蔓延。
C.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D.宁夏沙坡头采用方格状的沙障固沙,是为了保护兰新铁路被腾格里沙漠的侵袭
读右图并回答19~21题。
19、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 )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20、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
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
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21、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 D.草地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22~23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22、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2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D.疏通河道
读我国的两则农谚:“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据此回答24-25题。
24、农谚可能分别适用于( )
A、三江平原和太湖平原
B、南疆和松嫩平原
C、汉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D、黄淮平原和江淮地区
25、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区跟第二则农谚吻合的是( )
A、a B、b C、c D、d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26~28题。
26.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 )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 D.原料和能源
27.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28.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29、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繁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30、关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
B.准噶尔盆地内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C.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D.著名的伊犁马、三河牛生长在内蒙古高原东部
高二地理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31.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13分)
读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
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
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 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3)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
32、(7分)下图中的A、B图例所示区域,分别表示我国两种经济作物的分布,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
(1)图例A所示区域是 作物分布区。
(2)图例B所示区域的作物是 ,该农作物为什么主要分布在我国北回归线两侧的省区?
。
(3)图中C所示区域特有的粮食作物是 ,
为什么它常常分布在河谷地带?
。
(4)图中D所在地区的农业特色是 农业,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是 。
33.(8分)下图示意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单位:万公顷)。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2分)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形成以A 和G 两大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 、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⑤ 、⑥ 、⑧ 为核心,地跨沪、苏浙三省市。
(2)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3)分析图甲所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4)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5) 在图乙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6)“泛珠三角”区域中属于中部经济地带的省区有 、 。
座号
地理答案(仅供参考)
一、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C
D
A
A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A
A
C
D
D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A
D
C
A
B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40分)
31.(13分)(1)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2)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3)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供不应求;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32、(7分)(1)棉花
(2)甘蔗 水热条件好、生长季节长
(3)青稞 海拔低,热量条件好
33(8分)(1)内蒙古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四川省 重庆市(排名不分先后,答简称同样得分)
(2)气候干旱
(3)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差,夏季多暴雨 小流域综合治理或植树造林和工程措施(如造梯田、打坝淤地等)
(4)绿洲 光照强、温差大、有冰雪融水
34.(12分)(1)a、 广州 深圳 香港
b、 上海 南京 杭州
(2)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等核电站;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调配工程。
(3)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4)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5)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6)湖南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