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案(22) 第11周
课 题 §5-4.2细菌 课 时
班 别 2.1 2.2 课 型
时 间 教 具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观察与思考”活动等获取与细菌相关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养成良好卫生的习惯的重要必性。
重点 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征。
难点 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预 习 内 容 及 学 法 指 导 一、围绕目标1,自主阅读教材P71-74图文资料进行交流预习,搜集有效信息,用笔勾画出主要知识点并形成自己的知识。 二、围绕目标2,结合P73“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及问题进行组内合作交流,小组内达成共识并记录组内观点。
学 习 过 程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二次备课
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 播放抗菌视频广告 设疑:视频中提到用抗菌皂洗手、洗澡,为什么? 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能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面特点(重点) 2.尝试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难点) 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阅读教材P71-74图文资料;适时督促学生交流预习并板书提纲 结合板书提纲进行预习检测 (结合多媒体加深理解) 指导学生围绕目标2,结合P73“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及讨论题进行组内合作交流: 1)比较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2)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关于细菌的结构、生殖结合多媒体帮助分散难点 观看动画理解细菌的分裂生殖。 观看 思考后回答 阅读了解明确本节学习任务 结合目标搜集有效信息,用笔勾画出主要知识点并形成自己的知识。 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及时给予评价 小组内达成共识并记录组内观点。 讨论、交流后展示组内观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及时给予评价 结合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二次备课
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养生饭前洗手的习惯; 观看芽孢形成图了解细菌生命力的顽强 质疑:为什么说细菌无处不在?(分析细菌分布广泛与哪些特点有关?) 结合本节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小 结 提 升 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发现细菌的存在是列文虎克,证明细菌存在于空气中的人是巴斯德,了解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十分微小,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细菌具有细胞的结构,但无成形细胞核,其营养方式大多异养型,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繁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在不良的环境可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达 标 检 测 多媒体呈现1、关于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低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的细菌B. 细菌细胞里也含有染色体C. 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D.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所以也有完整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细菌在细胞结构上区别于植物细胞的特点主要是:( )①有细胞壁②没有叶绿体③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④有鞭毛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3.你认为芽孢是( )A.是细菌的一种休眠体 B.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差 C.是在细菌发育的初期形成的D.一种生殖细胞
布 置 作 业 练习册、同步解析中本节的相关习题
板 书 设 计 §5-4.2细菌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