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半考
高一地理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I》1、2单元 命题、校对:刘辉21世纪教育网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21世纪教育网
注意:1.第I卷使用机读卡作答。2.第II卷直接在试卷上作答。3.交卷时只交第Ⅱ卷。
第I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有35小题,共7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可见宇宙的半径大约是21世纪教育网
A.140亿光年 B.140万光年 C.8万光年 D.2.5万光年高考
2.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天体是21世纪教育网
A.木星 B.太阳 C.天王星 D.土星高考
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据此回答3—6题。21世纪教育网
3.“嫦娥一号”进行探月活动,表明其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高考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高考
4.居住在美国旧金山(120°W)的中国留学生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的现场直播,当火箭点火升空时,当地区时是高
A. 23日2时 B. 24日2时 C. 24日5时 D.23日14时高考
5.我国的卫星发射中心除西昌外,还有甘肃酒泉和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这次发射“嫦娥一号”选择在西昌卫星中心,主要是因为21世纪教育网
A.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条件更好 B.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隐蔽性更好21世纪教育网
C.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海拔高 D.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技术更好21世纪教育网
6.“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的前后几天21世纪教育网
A.浙江省台州市昼长夜短,且昼在逐日变短,夜在逐日变长21世纪教育网
B.澳大利亚悉尼郊外春光明媚,且白昼逐日变长21世纪教育网
C.浙江省台州市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高21世纪教育网
D.我国北极科学考察船从港口启航去北极地区考察21世纪教育网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产生强磁暴,不少地方看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据此回答7—8题
7. 太阳的外部圈层从外到里依次是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21世纪教育网
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D.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21世纪教育网
8. 关于太阳活动正确的说法是高考
A.黑子数目变化以11年为周期,即相邻的太阳活动高峰年和低峰年之间的时间间隔 B.黑子、耀斑和太阳风分别出现在光球层、日冕层和色球层21世纪教育网
C.太阳风引起磁暴,耀斑使地球两极上空产生极光21世纪教育网
D.太阳活动高峰年,激烈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太阳风强度也增加21世纪教育网
图1为不同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9-12题。
9.汶川地震发生时(2008年5月12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21世纪教育网
A.甲乙之间,向北 B.乙丙之间,向南高考
C.丙丁之间,向南 D.丁戊之间,向北高
10.太阳直射点位于乙点时,下列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高
①赤道 ②南回归线 ③北极圈 ④南极圈21世纪教育网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21世纪教育网
11.图示各点中,台州市昼长最短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甲 B.乙 C.丙 D.丁21世纪教育网
12.太阳直射点从甲到丙的移动过程中,下列现象中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高考
B.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慢→快高考
C.浙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高
D.澳大利亚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高考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2)”,回答13-14题。21世纪教育网
图221世纪教育网
13.F处高大山脉的成因是21世纪教育网
A.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 B.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21世纪教育网
C.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21世纪教育网
14.关于该图,正确的说法是21世纪教育网
A.全球地壳共划分为六大板块21世纪教育网
B.G附近因为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大裂谷21世纪教育网
C.因为处在板块张裂地带,因此E处形成世界最深的海沟21世纪教育网
D.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①②之间距离会逐渐缩小,③④之间距离会逐渐加大21世纪教育网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图3为“地球的内部圈层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16题。21世纪教育网
图321世纪教育网
15.关于图3的说法,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A为纵波,B为横波21世纪教育网
B.软流层位于C、E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之一21世纪教育网
C.一般海拔越高的地方地壳越厚21世纪教育网
D.软流层物质为液态21世纪教育网
16.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①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 21世纪教育网
②地球的外部圈层自里到外分别是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21世纪教育网
③大气圈中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下降 21世纪教育网
④生物圈的范围涉及地壳、大气圈和水圈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世纪教育网
17.关于元素、矿物、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由化学元素组成 B.地壳中最多的元素是二氧化硅21世纪教育网
C.矿物又称为矿产,均以固态形式存在 D.金属矿中的金刚石硬度最大21世纪教育网
18.图4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21世纪教育网
图421世纪教育网
19.下列岩石,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21世纪教育网
A.大理岩 石英岩 页岩 B.砂岩 石灰岩 页岩21世纪教育网
C.玄武岩 片麻岩 砾岩 D.大理岩 流纹岩 安山岩
读图5,回答20-21题。21世纪教育网
图521世纪教育网
20.在地质构造上,与A相同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峨眉山万佛顶 D.庐山21世纪教育网
21.关于图5表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B地是背斜成山 B.C地是向斜成谷21世纪教育网
C.图中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D.图示区域表层沉积岩分布广泛
读图6,结合有关知识回答22-25题。21世纪教育网
图621世纪教育网
22.图6是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 ①表示太阳辐射,其大部分能量被大气直接吸收21世纪教育网
B. ②表示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宇宙空间21世纪教育网
C.③表示大气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21世纪教育网
D.④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空气中臭氧的含量21世纪教育网
23.有关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三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①是大气辐射的直接热源 B.③是地面辐射的根本热源21世纪教育网
C.地面辐射是③的根本热源 D.①是大气辐射的根本热源21世纪教育网
24.我国新疆和青藏高原地区农作物品质好,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①③都强 B.①强③弱 C.③强①弱 D.①③都弱
25.下列现象与④最相关的是
A.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B.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C.阴雨天气时,白天气温较低 D.交通信号表示“停”的指示灯一般都用红色
读图7中四幅示意图,回答26—27题。
图7
26.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情况的是
A.①② B.①②④
C.③ D.①④
27.图中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8.图8中,热力状况和大气环流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图8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9.图9中的线条表示等压面,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图9
30.有关季风形成和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冬夏季风的主要原因
C.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
D.全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季节变化是形成季风的直接原因
读图10回答31-32题。
图10
31.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东南信风 B.②为西南风
C.P处大气被迫上升 D.Q处为受冷下沉的气流
32.图示季节
A.我国大部分地区千里冰封 B.北太平洋上低压势力强大
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D.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
读图11,回答33-35题
33.若此图表示大气的热力环流图,A、B位于近地面,C、D位于A、B的垂直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则:
A. A处为高压,B处为低压
B. 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
C. ③表示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D. A处气温比B处高,降水比B处少
34.若此图表示高纬大气环流圈,AB位于近地面,则
A.A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B.B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④处空气是受热上升 D.③是极地东风带
35.若此图表示三类岩石和软流层之间的物质循环示意图,A是岩浆岩,C是变质岩,则
A.D可能是花岗岩或者玄武岩 B.①表示内力作用,②表示外力作用
C.③表示冷却凝固;④表示变质作用 D.D岩层一般有层理结构,可能有化石
第II卷
二.综合题:(共30分)
36.读图12,ABCD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位置,回答:(10分)
图12
(1)右图反映的是左图中地球公转到 点时的太阳光照情况,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FGH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是 。
(2)图中MGN表示 (晨或昏)线。
(3)右图EFGH四点中,线速度最大的点是 ,角速度相同的点有 。
(4)图中,此日I点的日出时刻是 点,昼长为 小时;
(5)此时,台州的昼夜比杭州 (长或短),此季节台州盛行 风。
37.读亚洲季风示意图(图13),回答:(10分)
图13
(1)AB两图表示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是 。
(2)写出图中号码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____ (气压中心)②_____ __(气压中心)
③_____ ____季风? ④___ _ ____季风
(3)比较⑤⑥两种季风的差异:
⑤
⑥
风向
主要成因
(4)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印度洋)应选择了 季出发。
35、读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图14),回答(10分)
图14
(1)图中气压带C是 ,G是 。
(2)图中风带D是 ___,F是 __ ___ 。
(3)在图中气压带E控制下,降水 ____(多或少),因为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在风带B控制下,一般降水 (多或少),因为
。
(5)随着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会向_______(南或北)移动。若考虑海陆因素的影响,图示季节亚欧大陆会形成____ ____(填高压或低压中心名称)。
09学年上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半考
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C
B
D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B
C
C
A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D
B
C
A
A
B
B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C
C
D
D
二.综合题
36.每空1分
(1)B 23°26′N,60°W HGF (2)晨
(3)G EFGH (4)6 12 (5)短 东南(季)
37.每空1分
(1)A
(2)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西北 东北
(3)
⑤
⑥
风向
西南(季)风
东南(季)
主要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差异
(4)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