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中英文学校2009—2010学年度高三上期摸底考试
地理试卷
命题人:曾广博 2009-8-29
温馨提示:
1.全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班级、姓名、考场、学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在答题卷上答题时应用钢笔或圆珠笔,作图题可用铅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回答 1—3题。
1.R、Q 两点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为:
A.800—900 米 B.900—1000 米
C.1000—1100 米 D.1100—1200 米
2.M、N、P、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N B.M、P
C.M、Q D.P、Q
3.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的地质灾害是:
A.风沙 B.洪涝
C.滑坡 D.寒冻
4.四幅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6月22日,太阳同时处在北半球甲、乙两地上中天时,测得甲地高度角为60°,乙地太阳高度角为36°,甲、乙两地在某地图上的最小距离是44.4厘米。不考虑地形因素,完成5—6题。
5.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天,甲、乙两地不可能同时看到日出
B.甲、乙两地不可能有相同的地方时
C.这一天,甲、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D.甲、乙两地有极昼极夜的是甲地
6.该地图比例尺为
A.1:2400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
C.六十万分之一 D.六百万分之一
读经纬网图,回答7~9题。
7.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o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A.同时到达
B.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C.到达的顺序是丙、乙、甲
D.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8.若甲船于3月18日10时(区时)起,经过1小时40分越过了180o经线,则此时它到达地点的区时是
A.3月18日1l时40分 B.3月19日11时40分
C.3月17日8时20分 D.3月17日11时40分
9.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位于西半球 B.丙在乙的西南方向
C.甲、乙位于东半球,丙位于西半球 D.甲在丙的东北方向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0~11题。
10.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11.介于d、c两地之间的地区
A.有极昼极夜 B.虽无极昼极夜但有太阳直射
C.部分地区太阳直射
D.既无极昼极夜又无太阳直射
12.当北京地区座北朝南的房屋内,正午阳光照射面积最大时,下图中各岛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下面是四个地方昼夜长短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 一架飞机经过晨昏线时,当地时间正好是2月9日5时。那么在图示的4个地区中,它最有可能飞越的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14. 若飞机到达我国上海时,北京时间是2月10日13时,那么飞机从所经过的晨昏线开始,到达上海的途中飞行时间是
A. 20小时 B. 12小时 C. 13小时 D. 23小时
某游客的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l5分,霞光就撒满了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某边镇小镇的市场上,这儿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据此判断回答15—16题。
15.读图,我国“东方第一镇"位于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16.该地该日昼长为
A.19.5小时 8.21.5小时 C.17.5小时 D.1 8小时
一极地考察船从A地沿东南方向到达B地,到达之日,B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回答17—19题。
17.该考察船到达B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1月 B.3月 C.6月 D.9月
18.考察船到达B地当日,A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28° B.42° C.48° D.62°
19.考察船到达B地,该点与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A.550千米 B.1100千米
C.2330千米 D.4660千米
有三个不同地区的同学合作设计了一个“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在6月22日当地正午前后,测量1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完成20-22题。
20.甲、乙、丙三地纬度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1.当乙地测得影子最短时,丙地的地方时是
A.5时 B.7时 C.17时 D.19时
22.若甲图所示位于我国某省,则下列对联中可反映该省地理特征的是
A.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B.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C.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川肴蜀绣锦宫城,花径草堂
D.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读下图,外圆为晨昏圈,中心点O为太阳直射
点,N为北极点,A点的地理坐标为(66°34'N, 0°),
据此回答23~25题。
23. O点的地理坐标为( )
A. 0°, 0° B. 23°26'N, 180°
C. 23°26'N, 0° D. 0°, 180°
24.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E点和F点此时太阳高度相等 B.E点和F点都在回归线上
C.O点此时昼长夜短 D.AEB为晨线
25. 图示时期,下列现象不可能的是( )
A. 北印度洋洋流成顺时针方向
B. 潘帕斯草原牧草生长旺盛
C. 珠江口海水盐度为一年中最低时期
D. 开普敦温和多雨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0分)
26、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区之一,①地适宜种植的水果是 (单项选择)。(2分)
A、苹果 B、葡萄 C、椰子 D、柑橘
(2)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 (②或③)线,理由是 。(4分)
(3)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有利的是 村,理由是 。(4分)
(4)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4分)
27、读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此日,当a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2分)
(2)此日,在赤道上,属于东半球且位于白昼的范围是: (2分)
(3)此日之后的三个月,北极圈内的极昼如何变化? (2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4分)
A.图中b点的地方时是9点 B.图中a、b两点经度相差90°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D.图中d、a、e所在的是晨线
E.直射点位于(23°26′N,105°E) F.此时,南极长城站可能出现白夜现象
(5)请把此图转画成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
要求: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太阳光、晨昏线和夜半球、主要经纬线的度数(4分)(在答题卷上作图)
28、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α,如甲图。乙图为该小组绘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据此回答:(10分)
(1)乙图中的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正午竿影长度的数码代号是 。(2分)
(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情况是 ,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α的变化是 。(4分)
(3)如果一年中测得的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那么该学校位于 ( )(2分)
A.南回归线以南 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北回归线以北 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4)如果出现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则表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是 ( )(2分)
A.0° B.25° C.45° D.90°
29、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12分)
(1) 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2分)
(2) 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 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121.5°E、31.5°N)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________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________(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____________方日落。(3分)
(5) 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_____地,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周口中英文学校2009—2010学年度高三上期摸底考试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
1-5 CACAA 6-10 DBDAC 11-15BACAA 16-20CADBC 21-25DABBB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0分)
26、(14分)(1) D (2分)
(2) ② 沿等高线分布,坡度小 (4分)
(3) 丁 理由是地势平坦开阔、水路变通便利(4分)
(4)工程量小; 淹没村庄、农田、蓄水量大。(4分)
27. (14分)
(1)6月22日19:00 (2分) (2)20°W—15°E (2分)
(3)北极圈的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2分)
(4)BDF(4分,答1个答案,且对给1分;答2个答案,且对给2分;答3个答案,且对给4分)
(5)图略(4分,一项1分)
28.(10分)
(1)② (2)先逐日变短,夏至日后逐日增长 先变逐日变大,夏至日后逐日变小
(3)C (4)C
29.(12分)(1) 0° 66°34′S (2分)
(2) A 全年昼夜等长 (2分)
(3)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2分)
(4) 东南 11点54分 西南 (3分)
(5) A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