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一、开胃选择:
1.下列关于四类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只有③没有细胞结构,①与②的主要区别是①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②④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C.①进行分裂生殖,④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D.只要接触①②③类生物,人和其他动植物就会生病
2.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对生育质量越来越关心。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子宫中完成的 B.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C.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D.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B.科学实验已证明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不断积累,形成原始生命
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D.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4.下面关于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B.由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变异对于每个物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D.变异在生物界中只是个别现象
5.如图所示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物种a化石,而另一层含有物种b化石,据图示说明( )
A.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
6.如图所示为研究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
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药物环境诱导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二、正餐填空:
7.如图所示,甲图为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丙图为脑部、生殖器官和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丁图为某地男女生身高生长曲线,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甲图中曲线a与曲线b相比,果实体积能够不断增加是因为花开放以后进行了 两个重要生理过程。
(2)乙图中曲线Y表示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曲线,开始时曲线下降是因为种子吸水后 作用增强。
(3)丙图中曲线 表示生殖器官的生长速率,这说明青春期发育的最突出特征是 。
(4)分析丁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女生比男生进入青春期 (选填“早”或“晚”)。
8.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各组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表:
(1)根据表中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写出2条结论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 。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15%时,该玉米种子在25~30℃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9.达尔文发现加拉巴戈斯群岛上的地雀的喙在形态和大小上存在差异,它们分别取食不同类型的食物(见表):
喙形态、大小 凿状 尖而长 粗而尖 细而长
取食食物 果实 仙人掌 种子 昆虫
(1)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的 学说。他认为加拉巴戈斯群岛上的地雀的原始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因为变异而使喙形态和大小发生了差异,在激烈的 中,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获胜,得以繁殖,不适者则被淘汰。
(2)生命进化的历程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而证明生物进化规律的最有力证据是 。
(3)始祖鸟化石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又具有爬行类的特点,因此始祖鸟是 动物向 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
(4)种子蕨(一种植物)化石既具有种子植物的特点,又具有蕨类植物的特点,因此,种子蕨是 植物向 植物进化的过渡类型。
培优: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一、开胃选择:
1.下列关于四类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图中只有③没有细胞结构,①与②的主要区别是①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②④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C.①进行分裂生殖,④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D.只要接触①②③类生物,人和其他动植物就会生病
【解析】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①细菌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②酵母菌和④蘑菇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③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①细菌进行分裂生殖,④蘑菇通过孢子繁殖后代;只要接触①②③类生物,人和其他动植物就会生病,这个说法太绝对,许多细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
2.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对生育质量越来越关心。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子宫中完成的 B.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C.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D.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解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为受精卵的部位是输卵管。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婴儿的出生是体外发育的开始。
3.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米勒实验可证明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能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B.科学实验已证明有机物在原始海洋不断积累,形成原始生命
C.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D.生物进化的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4.下面关于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B.由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变异对于每个物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D.变异在生物界中只是个别现象
【解析】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5.如图所示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的顺序,图中表明其中一层含有物种a化石,而另一层含有物种b化石,据图示说明( B )
A.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 B.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
C.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
6.如图所示为研究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C )
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
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药物环境诱导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二、正餐填空:
7.如图所示,甲图为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曲线,乙图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丙图为脑部、生殖器官和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丁图为某地男女生身高生长曲线,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甲图中曲线a与曲线b相比,果实体积能够不断增加是因为花开放以后进行了_传粉和受精_两个重要生理过程。
(2)乙图中曲线Y表示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曲线,开始时曲线下降是因为种子吸水后_呼吸_作用增强。
(3)丙图中曲线_③_表示生殖器官的生长速率,这说明青春期发育的最突出特征是_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_。
(4)分析丁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女生比男生进入青春期_早_(选填“早”或“晚”)。
8.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各组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表:
(1)根据表中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写出2条结论即可)
【答案】土壤含水量为20%时,在5~25℃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当土壤含水量在10%~20%之间,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当温度为5℃时,土壤含水量在10%~20%间,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为0;当温度为25℃,土壤含水量为20%时,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空气(氧气)等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15%时,该玉米种子在25~30℃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答案】选取形状大小、饱满程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颗;在25~30℃区间内均匀分成若干组(如分成26℃、27℃、28℃、29℃、30℃五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进行萌发,统计该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
9.达尔文发现加拉巴戈斯群岛上的地雀的喙在形态和大小上存在差异,它们分别取食不同类型的食物(见表):
喙形态、大小 凿状 尖而长 粗而尖 细而长
取食食物 果实 仙人掌 种子 昆虫
(1)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的_自然选择_学说。他认为加拉巴戈斯群岛上的地雀的原始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因为变异而使喙形态和大小发生了差异,在激烈的_生存斗争_中,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获胜,得以繁殖,不适者则被淘汰。
(2)生命进化的历程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而证明生物进化规律的最有力证据是_化石_。
(3)始祖鸟化石既具有鸟类的特点,又具有爬行类的特点,因此始祖鸟是_爬行_动物向_鸟类_动物进化的过渡类型。
(4)种子蕨(一种植物)化石既具有种子植物的特点,又具有蕨类植物的特点,因此,种子蕨是_蕨类_植物向_种子_植物进化的过渡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