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0届高三期中联考(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0届高三期中联考(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1-10 13: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9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期中联考
地 理 试 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读下图并结合材料,回答1~3题。1.活动当天,按照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各城市依次熄灭电灯。图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 )
A.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
B.伦敦—雅典—莫斯科—惠灵顿—旧金山
C.伦敦—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
D.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旧金山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中有四个城市位于东半球
B.伦敦与雅典的气候特征一致C.雅典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近
D.莫斯科与旧金山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一致3.该活动已经开展了三年,目的是转变民众对于碳排放的态度,抑制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应对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破坏 B.全球变暖 C.酸雨 D.荒漠化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盆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2)。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据此回答4~5题。
4.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 )
A.高出很多 B.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高度较低
5.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 )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回答6-7题。
6.该地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谷 C.背斜成谷 D.向斜成山
7.该地质构造( )
A.便于储水 B.便于储油 C.上部岩层较老 D.两侧岩层较新
右图是我国北方某城效一个小型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和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惟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回答8~10题。
8.理论上,工作门打开时,门槛处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般应 ( )
A.向南 B.向北 C.向东 D.向西
9.春节期间,大棚内的蔬菜上市时,b处附近的蔬菜长势明显不如a处,但口感却优于a处,原因是 ( )
①a处土壤条件好 ②b处水分条件好 ③a处热量条件好 ④b处温差大
⑤b处温度高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①⑤
10.经测算,某日11点55分(北京时间)时,该大棚内(含地面)单位时间直接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该大棚可能位于 ( )
A.山东省 B.河南省 C.山西省 D.陕西省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据此回答11~12题。
11.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 是 ( )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12.若a、g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环境优于a B.a地价高于g
C.g人口密度大于a D.影响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据下表我国1998~2004年部分年份的相关统计数字,回答13~14题。
年份 1998 1999 2002 2003 2004
能源消费增长率 -4.1 -1.6 9.9 15.4 15.2
GDP增长率 7.8 7.1 8.3 9.3 9.5
13.表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最高的年份是 ( )
A.1998年 B.1999年 C.2003年 D.2004年
14.几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
①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
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 ④汽车拥有量大幅上涨⑤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右图中横坐标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15-16题
15、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 ( )
A、d – b – a - c
B、c – d – b – a
C、b – d – c – a
D、a – d – b – c
16、图中a、b、c、d四个地点该日
按昼长时间由短到长是 ( )
A、b – c – d – a
B、a – d – c – b
C、d – c – a – b
D、a – b – c – d
读下图(世界海洋多雾区分布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关于图中多雾区说法正确的是 ( )
A.多雾海区均为暖流流经的地区     
B.与多雾海区相邻的陆地上均为草原
C.多雾海区均为信风盛行的大陆西岸地区  
D.多雾海区多为寒流流经的地区
18.关于图中6海区雾的共性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使其上空大气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雾
B.有冷空气从温暖的洋面上吹过
C.锋面频繁过境,使其上空出现逆温层所致
D.受高压系统影响,晴朗少云,大气逆辐射弱
右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
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
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19—20题。
19.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① B.② C.④ D.⑤
20.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① B.② C.④ D.⑤
图5为“世界局部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
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 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
22.日本暖流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
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D.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23—25题。
23.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24.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25.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 B.海拔高度低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共有4小题,共50分)
26.图14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15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14
图15
(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 B.④——乙 C.⑥——丁 D.⑦——丙
(2)图14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 季。
(3)图14中,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 ;气候类型④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4)若图14表示亚欧大陆,则⑧附近是著名的 渔场,形成原因是 。
27.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图11“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
材料二: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5°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
依据图11判断,此时A城镇风向是 (单项选择)(2分)
A.西风 B.东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 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城镇规模最大的是 。(2分)
(3) 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2分)
(4) 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回答:(6分)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目前利用方式是否合理? 。
理由是 。
②在E、F两地中,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2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图16 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材料二: 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较耕地面积减少越快,农业劳动力效益增幅就越高,反之则低。图17是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收益变化图。
材料三:农业优势指数是指某省域的农业产值占该省GDP比重。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域的农业在沿海具有比较优势,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域农业在沿海不具比较优势,其值越高反映了本省农业实力及其在地区经济中的贡献能力越强。
图18 1978~2005年沿海地区省域农业优势指数
(1)试描述1978-2005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3分)
(2)我国沿海地区农业贡献能力最强的省域是 ,请分析其原因。(5分)
3)从1978-1984年,按照农业优势指数,大致可以将沿海省域分为三类:(3分)
类型 农业显著优势类(优势指数≥2) 不具优势类(优势指数≤0.5) 中等优势类(0.5<优势指数>2
省域
(4)自1990年以来,沿海各省域劳动力效益变化最小且农业优势指数下降到1.0以下的省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5)针对以上情况,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农村应该( )(多项选择)(3分)
A.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
B.加快工业化进程,尽快将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
C.发展外向型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生产力
D.实现农业产业化
E.积极推进城市化
29.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下图为某地区“大陆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大陆度”是表示大陆对各地气候形成影响程度的指数。其公式为:
D=1.7×ΔT/sinΦ-20.4
(式中D为大陆度,ΔT为气温年较差,Φ为纬度)。
材料二: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气温统计数据。
漠河 哈尔滨 北京 上海 广州 西沙
最热月平均气温 18.4 22.7 26.0 27.9 28.3 28.9
最冷月平均气温 -30.6 -19.7 -4.7 3.3 13.4 22.8
气温年较差 49.0 42.4 30.7 24.6 14.9 6.1
材料三:cos59 =0.515
(1)若图中O点位于某大陆的中心,导致A、B、C三地大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南半球D地的大陆度比F地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若圆心O点位于大洋中,则图中大陆度最大的点是 。(2分) 
(3)上海的大陆度约为 ,北京、上海、兰州三地比较,大陆度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四川盆地的大陆度比长江中下游地区 。(3分)
(4)简述我国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2分)
                                         
联合体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卷答案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C  D  A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C  B  A  D  A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A  A  B 
第Ⅱ卷:综合题(本题有4小题,共50分)
26题.(12分)
⑴C(2分) ⑵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 (4分)
⑶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或答副高与信风、或答副高或信风)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3分)
⑷北海道(1分) 寒、暖流交汇(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2分)
27题(12分)
(1)C ; (2分)
(2)D;A; (2分)
(3)A; 位于冷锋锋前,天气晴朗(2分)
(4)①不合理(2分);山地坡陡,开垦耕地易导致水土流失(2分)
②E;RS(遥感)(各1分)
28 题。(16分)
(1)1978-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围绕50%上下波动,第三产业比重相应上升(3分)
(2)海南省(1分) ①现代高效农业地位显现;②气候高温多雨、生长期长;③运输条件的改善(任选2点) (4分)
(3)琼 京、津、沪 闽、浙、苏、粤、鲁、冀(3分,每空1分,答错1个不给分)
(4)广东(1分) 耕地面积减少较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越快(2分)
(5)ACD(2分)(选对两个得1分,只选对一个或错选皆不得分)
29题(10分)
(1)距海远近不同 大 距大陆中心越近,受大陆影响越大。(3分)
(2)CF(各1分 共2分)
(3)60.8 兰州>北京>上海 大 (3分)
(4) 北方地区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大于南方 (2分)
图1
30° 0° 30° 60° 90° 120°150°180°150°120° 90° 60° 30°经度
纬度
60°45°
30°
15°

15°
30°
45°
о
伦敦
о雅典
о莫斯科
惠灵顿
о
о旧金山

2
图4
太 阳
地 面
大 气
宇 宙






F
图16
图17
图18
农业优势指数
1978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年份
图18 1978—2005年沿海地区省域农业优势指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