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20 09:1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第一课时)
主编人:邝素勤??审核人:李雪英??适用年级:高二(1—19)班
高___级___班 第___组 学生姓名:_______

学习目标:
1、找出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学会诗歌的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3、懂得诗人由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
学习重点:
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法、感悟法、点拨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预习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羁旅抒怀诗)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山水田园诗多为写景抒情)
2、课堂学习探讨
(1)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测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四)品读诗歌
景: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1、齐读开头八句思考1:诗人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思考:此时月的状态如何?

3、、再读开头八句,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理:哲理思考
1、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江天无尘,明月孤寂。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起到了(过渡)作用。
2、齐读9-16思考:面对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用原文回答)




3、诗人的这种思想,在历代文人的诗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诗句是体现这一思想的?








4、思考:此时月的状态如何?

5、再读9-16思考: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修辞效果。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本堂课学习:

情:思妇游子的思念之情
1、齐读17-36思考:这一部分是总分结构,将其划分出来,并概括内容。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刻画的这两个形象的诗句?
明确:







3、自读思考:“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鉴赏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



3、思考:此时月的状态如何?


(5)鉴赏诗歌
1、齐读全诗思考:全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本诗除了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外,在表达游子思妇相思之情时,也运用了多种手法,试举例说明分析。
明确:




3、说说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3、课堂检测及小结

四、课后作业
1、“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的“生”常会错写成“升”。“生”与“升”有何区别?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






2、读张继的《枫桥夜泊》,回答问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