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内、外流河,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南、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特征。例举它们的开发利用状况;感悟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的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区分内、外流河。
2.我国内、外流河的特征。
3.长江、黄河的概况、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与治理对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何为水系?何为流域面积?
水系:指一条河流的干流和所有支流组合在一起,水流相通的脉络系统。
流域面积:指一条河流及其所有支流的集水面积。
二、我国的河湖状况
(一)主要的河流
1.读“中国水系图”,找出长江、黄河、黑龙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并说出它们流向、最终去向(所属水系)。
2.内、外流河
(1)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的流域成为外流区,主要分布在季风区内。
(2)内流河:流入内陆湖泊或流入沙漠而消失的河流。内流河的流域成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内。
3.完成课本活动,填写表格:
/
(二)外流区,北方和南方的河流的水文特征
阅读课文,思考:
(1)南北方外流河的分界线是什么?(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2)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存在哪些差异?(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外流河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三)湖泊分布的特点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
(1)湖泊的作用有哪些?
(2)我国湖泊的分布有何特点?
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1.阅读课本及“黄河流域图”,明确:
(1)发源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2)注入:渤海。
(3)全长:5464米。
(4)地位: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
(5)河流形状:“几”字形。
(6)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划:青、甘、川、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7)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8)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和桃花峪。
2.在“黄河流域图”中找一找黄河干流的主要水电站。观察这些水电站主要建在哪些河段,为什么?
(黄河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穿过高原和山地,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3.水文特征:有明显的汛期和结冰期,有凌汛现象,含沙量大。何为凌汛?
(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4.黄河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
5.“地上河”:
/
四、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1.阅读课本及“长江流域图”,明确:
(1)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
(2)注入:东海。
(3)全长:6300多千米。
(4)地位:长度、流量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大河。
(5)河流形状:“VW”形。
(6)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划: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7)流经的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8)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
(9)上中下游分界点:宜昌和湖口。
2.结合课文,归纳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如何利用?分析长江之“宝”指的是什么,主要在哪,并分析原因。
/
3.活动:根据《知识之窗》内容,分析1998年长江发生洪灾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原因
措施
自然方面
人为方面
4.阅读《知识之窗》,了解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思考:为什么保护长江要从源头做起。
明确: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对维系长江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