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 时量90分钟
制卷人:陈杰灵 审核人:周利民
一、单项选择题(30×2分=60分)
1.以下天体系统中,未包括地球在内的是: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下列各项中,属于天体的是:
A.流星雨 B.彗尾 C.宇宙尘埃 D.飞机
3.下列关于恒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永远恒定不变
B.恒星由气体和尘埃组成,呈云雾状外表
C.晴朗的夜晚,我们看到的星星大多为恒星
D.金星是天空中一颗非常明亮的恒星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A.耀斑 B.太阳风的强弱
C.日珥 D.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5.若黄赤交角变大,武汉市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定
6.在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某天文台9月6日20时将望远镜对准织女星,保持望远镜姿态不变.10天后它对准织女星的时间是:
A.19时20分40秒 B.20时39分20秒
C.20时3分56秒 D.19时56分4秒
8.读图:下列4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9.读图以极点为投影中心的太阳光照图(箭头代表自转方向).表示同一天的日照图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10.6月22日这一天,出现的下列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有:
A.在北回归线上,任何垂直于地面的物体正午时都没有影子
B.在南半球南极圈以北的地区,正午时房屋的影子均朝北
C.在我国北方地区,这一天的正午是一年中地面物体影子最长的时刻
D.这一天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的一天
11.某军舰在160°E,南纬50°的海面上.沿160°E经线向南发射导弹,其射程为100千米,导弹将落在:
A.东半球中纬度海区 B.东半球高纬度海区
C.西半球中纬度海区 D.西半球高纬度海区
12.地球自转产生了:
A.白天和黑夜 B.昼夜交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1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一个太阳日 B.一个恒星日 C.23时56分4秒 D.23时59分
14.180°经线是:
A.中时区的中央经线 B.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
C.东八区的中央经线 D.伦敦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
15.关于地转偏向力对河流产生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河,东岸侵蚀作用强
B.南半球向东流的河,南岸侵蚀作用强
C.向西流的河,纬度较高的河岸侵蚀作用强
D.沿经线向赤道流的河,西岸侵蚀作用强
16.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速度是快一慢一快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一小一大
C.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一小一大
D.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一长一短
17.若黄赤交角变为30°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幅度增大了
B.寒带的范围变小了
C.温带的范围是纬度30°~60°
D.各地昼夜长短变化大了
18.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含归线)的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周年变化是:
A.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两次最小值
B.最小值出现在昼最长、夜最短的那一天
C.最小值出现在昼最短、夜最长的那一天
D.任何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大于武汉
19.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的时间是:
A.3月22 日 B.12月22 日 C.6月22 日 D.9月23日
20.夏至日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B.北半球昼最短
C.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D.昼夜长短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减小
21..读图:判断:
A.该图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
B.A、C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C.此时,我国中山站正处于极昼期
D.B点时刻要早于A点
22.在南极点上,极夜开始到结束的日期大致为:
A.3月21日——6月22日 B.6月22 日——次年3月21日
C.9月23日——次年12月22日 D.3月21日——9月23日
23.下列日期中,重庆白昼最短的是:
A.国际劳动节 B.我国元旦节 C.我国教师节 D.我国国庆节
24.岩石圈是指:
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 C.软流层以上部分 D.上地幔
25.以下各种岩石中,成因相同的是:
A.花岗岩、砂岩、石灰岩 B.砂岩、玄武岩、页岩
C.砂岩、石灰岩、页岩 D.片麻岩、大理岩、花岗岩
26.读图判断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A.甲处为喷出岩,常含有化石
B.乙处为侵入岩,常常形成气孔和流纹
C.甲处为花岗岩,又可以称作变质岩
D.乙处为花岗岩,岩石中含有较多的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
27.某地层由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组成,它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是:
A.热带浅海 B.温带深海 C.热带森林 D.温带湖泊
28.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原因是:
A.风化作用强 B.流水侵蚀作用强
C.风力侵蚀作用强 D.风力沉积作用强
29.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B.背斜谷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水盆地
C.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的建设
D.水库建设应该避开断层带
30.下列各种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瀑布、戈壁 B.沙丘、黄土沟壑
C.三角洲、冲积扇 D.河流峡谷、花岗岩地貌
二、综合题(共40分)
1. 读图 “地球日照图”。回答:(8分)
(1)这一天是 (节气),直射点位置是 .
(2)A点夜长 小时,B点昼长 小时。B点的日出时间为 。
(3)A点在B点的 方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的昼夜长短不因季节而变化 B.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B点大
C.B点和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A点的昼长达到一年内的最大值
2.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二分二至,回答:(8分)
(1)写出地球位于字母所示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 、B 、C 、
D 。(2分)
(2)从 点到 点.北极圈以北发生极夜、且极夜范围逐渐缩小。(2分)
(3)从 点到 点,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夜越来越短。(2分)
(4)地球位于 点或 点时,广州的昼长与夜长之差最大。(2分)
3.读图中字母代表各种岩石和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回答:(6分)
(1)在字母d、e、f、g中,表示冷凝作用的是 ,表示重熔再生作用的是 ,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
(2)在a、b、c中,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的是 ,具有片理构造的岩石 ,由岩浆冷凝而成的是 。
4.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 山地。
(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5.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设港口,请问选在A地好还是B地好,并说明理由。
(2)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沙、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什么 并说明理由。
(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为什么
(4)河流下游常常形成什么堆积地貌 其成因和地形特征如何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问卷)
一、单选题(30×2 =60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案
题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案
二、综合题(共40分)
1.(8分)(1) , 。(2分)(2) , , 。(3分)
(3) 。(1分)(4) 。(2分)
2.(8分)(1) , , , 。(2分)(2) (2分)
(3) , 。(2分)(4) , 。(2分)
3.(6分)(1) , , ,(2) , , 。
4.(10分)(1) , 。
。 。(6分)
(2) (1分)(3) ,
(3分)
5.(8分)(1) , 。
(2) , 。
(3) , 。
(4) , 。
地理答卷
一、单选题(30×2分=60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案 C C C D B C A D D A C B A B B
题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案 A B C C C C D B C C D A B D C
二、综合题(共40分)
1.(8分)(1)夏至日 , 23.5°N 120°E 。(2分)(2)4 , 8 , 8h 。(3分).
(3) 西北 。(1分)(4) ABD 。(2分)
2.(8分)(1) 冬至 , 春分 ,戛至 ,秋分 。(2分)(2) A B (2分)
(3) B , C 。(2分)(4) A , C 。(2分)
3.(6分)(1) d , g , f ,(2) b , c , a 。
4.(10分)(1) ② , 背斜顶部物质疏松,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翼地层新。板块。(6分)
(2) AC (1分)(3) ① ,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3分)
5.(8分)(1) A , 因为A 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强烈,河床深 。
(2) 黏土、粉砂、砂、砾石 , 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
(3) 北岸 , 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因而南岸侵蚀,北岸泥沙堆积 。
(4) 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 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 。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