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五课时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课前预习
人地关系理论
形成背景
核心思想
产生结果
理论评价
地理环境
决定论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们认识改造自然能力很低
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人类
中心论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并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地
伙伴论
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是建立在对人地关系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指导人地关系研究及实践的新思维观念
3、人类社会从环境中索取的物质和能量各有哪些?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有哪些?
4、人类的活动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吗?请以森林资源的利用为例说明不同的人类活动方式产生的相应的环境后果。
二、备考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地理环境决定论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2、下列有关人类中心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中心论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人类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3、下列做法或说法符合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听天由命”反映我国古代某些人的思想,据此回答4题。
4、这句话反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5、该思想最初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回答6-7题。
6、“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A.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7、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大家的公认,始于( )
A.古希腊时代 B.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
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8-10题。
8、“牧童经济”体现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9、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 )
A.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10、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 )
A.土地沙漠化 B.资源短缺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二)双项选择题
11、下列叙述符合人地伙伴论的有( )
A.产生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社会鼎盛时期
B.是一种能够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论
C.倡导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切忌试图征服自然
D.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互惠共生、和谐互进
12、下列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的是( )
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B.在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造林
C.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
13、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是按时间顺序诞生的
B.人类中心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
C.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小
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就已经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14、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因地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
B.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
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15、下列人类生产活动中,可引起生态破坏的是
A.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毁林开荒
C.半干旱草原上退耕还牧 D.工业废水排入海洋
(三)综合题
16、图2-1-2中, 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的周围环境,读图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用4组箭头表示的,这4组箭头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箭头①②代表人类从 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 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⑤⑦是人类通过 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箭头⑥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了的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又反过来作用于 。
(2)在①②过程中,引起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在③④过程中,引起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 。
(3)根据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
17、读 “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图2-1-4),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D 2、D 3、C 4、A 5、C 6、D 7、D 8、B 9、B 10、C
11、CD 12、BC 13、AB 14、AC 15、AB
16、(1)环境 废弃物 生活、生产 人类社会 (2)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任意排放有害废弃物质 (3)我们应该树立人地伙伴论思想,即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17、(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等。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如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