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中国同盟会成立于何时?成立的目的和提出的政治纲领分别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在全国许多地方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政府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自学教材p42-p43,分组完成下列表格1906年冬刘道一、蔡绍南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1907年夏徐锡麟、秋瑾失败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1907年孙中山、黄兴
袭取镇南关,最后失败。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黄花岗起义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材料研读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刘道一,生于一个自耕农家庭。他父亲仗义疏财,爱打抱不平,具有豪侠精神;他哥哥刘揆一也是一位思想激进的革命党人。刘道一精通英语、日语、熟悉各地方言,又有一副好口才,被黄兴称誉为“将来外交绝好人物”。刘道一为掩护哥哥刘揆一被捕,1906年12月在长沙惨遭杀害,年仅22岁。面对严刑拷问,刘道一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同盟会会员中第一位烈士:刘道一 徐锡麟,绍兴人,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因常宣传革命,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
为了达到反满目的,以捐官之法,打入清廷内部,以掌握军权。后得到安徽巡抚恩铭重用。他拜恩铭为师,恩铭视为亲信。徐锡麟食清廷之禄,却时刻不改革命之志。利用巡警学堂毕业典礼时机,刺杀恩铭,发动起义。打入反革命阵营内部的革命者:徐锡麟 被捕后清官质问徐锡麟:恩铭待你不薄,为何刺杀?徐锡麟厉言道:“恩抚待我,私惠也;我杀恩抚,天下之公也。” 1907年7月,徐锡麟被杀,并被挖心抛尸,时年34岁。 秋瑾,出生于绍兴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面对祖国危难,愤然赋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1904年夏,自费东渡日本留学。1906年,秋瑾在大通学堂对革命青年进行军事训练,秘密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后,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留在大通学堂与清军作殊死战斗。 徐锡麟起义失败,她拒绝逃,被捕后,拒不写自供状,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用七个字说尽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女革命家、鉴湖女侠:秋瑾临刑前,他不断高呼:“头可断,学说不可绝!”“党人可杀,学理不可灭!”他牺牲后,与同难诸同志共72人葬于广州黄花岗。 出身富庶的糖商家庭。为革命,专心研制炸药和炸弹,革命党人尊称“炸弹大王”。黄花岗起义时,胸前挂一大筐炸弹,一马当先,边行进边投弹。激战三个多小时,死伤战友多人,他身负重伤,弹尽力竭,为敌所捕。在敌人面前,他拒不吐露组织机密。为避免党人及家属受牵连,自称为湖北王光明,并慷慨激昂陈述革命宗旨:“我头可杀,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尤其杀不了!”“炸弹大王”:喻培伦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林觉民在起义中受伤被捕。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道理,其民族大义连敌人都被打动。审问他的水师提督,为他解开镣铐,亲手为他端起痰盂。林觉民牺牲后,他的妻子两年后终因悲伤过度辞世。侠骨柔情:林觉民黄兴绝命书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视死如归:黄兴绝命书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问题探究这些革命党人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二、武昌起义1.起义有利条件:2.起义主力:3.起义时间: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1911年10月10日②中国同盟会帮助③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阅读课本p44,回答下列问题。自主学习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10月11日)各省纷纷响应, 一半以上宣布独立4. 起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结果)(影响)北京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武昌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湖北军政府旗帜黎元洪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 武昌起义前夕,由于革命机关被破获,起义领导人刘复基等遇害,孙武受伤,蒋翊武被迫逃亡。黄兴、宋教仁等革命领导人也不在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有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武昌首义的古城楼“起义门”狭义:辛亥革命的概念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广义: 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马勇《辛亥革命对社会的影响》结合课本思考: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问题探究国名的变化帝国、王朝民 国国家主权变化国旗的变化五族共和、民族平等君临天下、君权神授人民地位变化国家政体变化主权在民公民平等民主共和政治文明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孙中山(1912)封建政治中华民国政治 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国家不属于皇帝,而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既然2000多年来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思想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落后的观念、祸国的罪人不可以被推翻呢?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里萌动着中华民族第一缕复兴的力量。思想解放社会进步 “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阿Q正传》 《阿Q正传》片段革命未发动人民,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辛亥革命有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及下列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材料一: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是疯子。
——吴玉章
材料二:“1915 年,袁世凯就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 天后被迫取消专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1906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叩头等繁复的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取代,继后又改为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政治思想相同的人互相称“同志”。辛亥革命推翻了…,宣告了…。开创了…,推动了…,打开了…。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易错提示
1.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而没有直接参与武昌起义。
2.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帝制,而非封建制度。革命志士的奋斗萍浏醴起义(1906年)辛亥革命安庆绍兴起义(浙皖起义)(1907年)广西起义(镇南关起义)(1907年)时间:1911年(辛亥年)主力:湖北新军经过:起义爆发——夺取军械库——武汉
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武昌起义历史意义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1911年)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在探究性学习中,小钟同学查阅了“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资料,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
A、市民??? ?B、学生???
C、工人??? ?D、倾向于革命的新军ABD4.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5.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DC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