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二课时 单元活动 走进“数字地球”
一、课前预习
1、数字地球 概念:用 的方法将地球上的所有信息转化为 信息装入计
算机中,实现在 上的流通。核心思想:用 的手段整体性地解决与
相关的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 资源。支撑技术: 。主要特点:
数字地球具有 性、 性和整体性;可以迅速充实和 ;是一种开
放式的 平台;以多种形式提供局部或全球范围的数据、 和知识方
面的服务;服务对象覆盖整个 层面。
2、数字城市 概念: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以 的形式获取、存储和再现城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内容:城市设施的 ,城市的 ,城市的
。意义:数字城市能够为人类创造高效的、 的工作环境和舒适、方便、安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3、数字校园 概念:利用 、通信技术对校园内的 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通过整理加工,使其能够有序地运转,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目标:把学校建设成既面向 内,又面向 的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 学校,使更多的人能够共享教育资源。
二、备考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数字地球”是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的,严格地讲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对地球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间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也就是模拟地球。据此完成l-3题。
1、“数字地球”即( )
A.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地球 B.用数字度量地球半径、体积、质量等
C.用经纬网络描述的地球 D.“数字城市”和“数字校园”
2、数字地球的技术支持包括( )
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空间信息技术 ⑤虚拟技术
⑥网络技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3、“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包括( )
①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决策 ③百姓生活 ④科学研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数字校园”的思想核心是( )
A.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B.建设网上学校
C.发展远程教育 D.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
5、“数字校园”包括①网上学校 ②网上交易 ③虚拟学校 ④电子商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图3-4-1中左图为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住房的景观地图,右图是根据左图而建立的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模型,据此回答6-7题。
6、右图中的r表示( )
A.林木 B.河流 C.住房 D.农田
7、图中区域的林木覆盖率约为( )
A.30% B.22% C.5% D.10%
8、“数字地球”的出现是科技创新的又一典范,这意味着( )
A.科技创新改变了地球的大小
B.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C.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
D.任何科技必然为政治服务
9、通常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数据( )
A.经度、距离、海拔 B.经度、纬度、海拔
C.纬度、相对高度、距离 D.到两极、赤道的距离和等高线
10、图一是两地的经纬网图,如果对两地的卫星影像图进行分析,可以判断( )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B.甲地为一温暖广阔的浅海,渔业资源和海底石油资源丰富
C.乙地所在地区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但破坏较为严重
D.甲乙两地均为热带草原,牧场广阔,牛羊成群
(二)双项选择题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生长状况。读图3-4-2回答11-13题。
1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主要有 ( )
A.红外线 B.X光 C.可见光 D.紫外线
12、根据图3-4-2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A.划分植物类型 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1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
A.判断水体污染 B.判断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 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回答14-15题。
14、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
A.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盐渍化 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15、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
A.扩大水田面积 B.退耕还湖
C.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D.禁止在长江采沙
(三)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
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什么是“数字地球”?
(2)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3)在全球性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17、联系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____(单项选择)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2)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彩红外遥感图像时,发现外环线周边地区的红色块状区域面积越来越小,而蓝灰色区域面积越来越大。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区____用地面积在缩小,而____用地面积在扩大。
(3)根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如图3-4-4所示,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迅速计算出____物体的空间位置。
(4)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____(多项选择)
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
B.珠穆朗玛峰高程的精确测量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
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1、A 2、D 3、D 4、A 5、A 6、B 7、D 8、B 9、B 10、C
11、AC 12、CD 13、AC 14、AD 15、BC
16、(1)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2)“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如下工作: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并预报气候变化及早涝灾害;光热及农作物产量预测;农业污染监测、预报,并提出解决措施等。
(3)在全球性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如下领域可应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分布;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全球生物分布;全球生产结构监测等。
17、(1)D (2)农业 建筑 (3)运动 (4)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