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2020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2020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21 08:3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
2020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共27题,满分为100分。
2.本卷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董仲舒认为:“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这一言论解读正确的是
①肯定了人君统治的权威性       ②宣扬了法家“依法治国”思想
③隐含着以天制君和儒家道义的成分   ④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唐代的长安城“胡化”严重,都城的生活融合了西域的风尚,服饰、饮食、娱乐等皆受到影响。其中,贞观年间“胡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政府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B.唐朝政府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C.唐太宗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 D.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3.观察下图,判断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
甲图 乙图
①两者最早都出现于元朝 ②甲图武器在《武经总要》中可能会有介绍
③乙图技术提高了活字印刷效率 ④两者皆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提到:“既可投牒自列,即不得不就而试之,应试者虽不必其皆见取,然终必于其中取出若干人。是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循私举之而不得。”材料主要体现该制度的进步性是
A.克服了察举制的一些弊端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D.促成儒学经义的广泛传播
5.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该材料表明
A.清朝政府已经放弃海禁政策 B.海关税收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
C.宁波成为新的对外贸易中心?? D.清朝曾经推行过有条件的对外开放
6.右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1862—1917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单位:万两)。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①出口以轻工业产品为主???????????????? ②对外贸易逆差逐步缩小
③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有形的物质”建设打倒了文化传统的权威
B.“变革人心”曾经出现过形式主义的偏向
C.“改变政令”是指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先其难后其易”成为汲取的先后顺序
8.1934年《申报》刊登了一幅三星牙膏广告画(右图):“画面主体为身穿旗袍的秀丽妻子正在为身穿睡袍的丈夫挤牙膏”。该画反映了
A.女性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B.传统家庭观念发生质变
C.民众生活方式趋向西化    D.广告成为营销的主要手段
9.近代中国曾有一首国歌写道:“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
河普照。”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该国歌最早可能传唱于1911年
B.“揖美追欧”意味着在政治体制上效仿欧美
C.“旧邦新造”反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壮、藏五族共和
10.1940年,毛泽东针对时局提出三个目标:在统一战线中和国民党合作、武装反对日本侵略和在解放区开展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为此奋斗的史实包括
①召开瓦窑堡会议 ②参加太原会战
③发动百团大战 ④开展延安整风运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1956年12月,毛泽东同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谈话中讲道:“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这一言论
A.借鉴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经验 B.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C.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根本变化 D.掀起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高潮
12.有学生在《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一书中看到一张曲线图(右图),结合所学判断该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可度调查 B.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统计
C.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变化统计 D.“驱蒋纳我”提案投票情况
13.《十二铜表法》在继承方面遵守以前的原则:由男系亲属继承,若无男系亲属,则传给同氏族的男性。该规定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①在内容上涉及财产分配 ②保留了一些古老习俗
③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④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近代西方出现了这样一个时期,“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①《十日谈》 ②《哀悼基督》 ③《日出·印象》 ④佛罗伦萨大教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谁是国家最高主权的代表——国王还是议会?最终,英国人明确的答案出现于
A.1649年 B.1689年 C.1701年 D.1721年
16.余英时的《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中提到:“拿氏(注:拿破仑)政权在欧洲所产生的影响乃是民主原则的广泛的滋长。”能够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有
①编撰《民法典》 ②精简编制,改革政府
③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④取消出版、言论自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1687年,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以下关于该“钥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以微积分做计算工具成功导出
B.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C.惯性定律是在笛卡儿等人对碰撞运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的
D.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
18.《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他们总是不加区别地向整个社会呼吁,而且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他们认为,人们只要理解他们的体系,就会承认这种体系是最美好的社会的计划。”材料中的“他们”
A.对封建主义制度进行深刻的批判 B.指明无产阶级是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
C.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D.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一些天才设想
19.以下各项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国别
作者
主要代表作
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复活》
俄国
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睡美人》
俄国
列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①这一时期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②这些文艺作品的诞生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有关
③这些作品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抨击了当时的社会
④反映了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不断加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相当高昂。政府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反抗德国人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据此可知,英国民众抗敌情绪高昂的原因在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正义战争 B.政府对战争的鼓动性宣传
C.民众极力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和平主义思潮在英国盛行
21.1942年春,希特勒批准了一项代号为“蓝色行动”的计划,命令德军从俄罗斯南部出发攻占高加索地区的油田,这些油田已经成为第三帝国战争规划的核心。该计划实施带来的影响是
A.德军的“闪电战”宣告破产 B.苏德战场的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
C.德军从此一蹶不振无力反击 D.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22.20世纪末,全世界仍有12亿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一些地区贫困人口数量还在上升。为此,世界银行改变了援助方向,主要关注识字率、健康、妇女儿童等问题,以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的生活。这表明世界银行
A.始终与贫困问题作斗争 ? B.通过短期贷款稳定国际汇兑
C.拉大了国家间贫富差距 D.推动亚非拉经济一体化进程
23.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①保护了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     ②将文化遗产与经济效益捆绑在一起
③与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背道而驰  ④提升了公众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关于夏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的记载:《史记》认为“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则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取之。”据此可知
A.历史事实扑朔迷离,令人不可捉摸
B.《史记》为史学名家所著,更加科学可信
C.历史记载在一定程度上受作者个人倾向的影响
D.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主观认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26题16分,27题16分,共52分)
25.1840年开始,中国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鸦片贩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最大项目。1773年对华鸦片试销成功后,东印度公司把中国作为销售鸦片的主要市场。1832年,英国国会辩论,一致认为:“鸦片税是由外国消费者负担的税收。”这等于是伦敦政府对鸦片贩运承担责任的公开声明。
英国是当时对华贸易总额最大的国家。但实际上,正当商品中没有任何一项是值得中国人欢迎。而英国本土对中国丝茶的需要日益增加。于是出现了英——印——中,即棉纺织品——鸦片——丝茶这一循环的三角贸易关系。该过程是鸦片贩子在中国吸收现金,东印度公司用汇票换取现金转为贩茶的资金。
——摘编自沈渭滨《道光十九年——从禁烟到战争》
(1)指出材料一中“正当商品中没有任何一项是值得中国人欢迎”的根源,并根据材料一归纳鸦片大量走私到中国的原因。(10分)
材料二 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可惜,对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并结合所学从思想角度分析“中国社会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的原因。(10分)
26.近代英美两次农业危机以及两部税法的出台,对两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13年,英国下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托利党利物浦政府颁布了《谷物法》。
1845年1月,一位工人在一次反《谷物法》集会上说:“……《谷物法》严重伤害了工人阶级。我注意到,当食品价格高的时候,工资就低……当价格下降后,我看到我们村里穿新棉布上衣的人数,比四五年前小麦价格高时多了很多。食品价格高,人们在购买食品上的花费就大,于是就几乎没有余钱来购买衣服;当他们没有钱购买衣服时,衣服就很难卖出去;要将衣服大量卖出去,衣服价格就要便宜;衣服非常便宜了,就没有钱来生产它们。”
1845年后期,由于农业歉收和爱尔兰马铃薯灾荒的影响,英国的粮食严重匮乏,爱尔兰发生大饥荒,成百万人被饿死。当时解救灾荒的唯一办法就是放开粮价,让外国粮食自由进入英国。
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
——摘编自刘成《英国废除〈谷物法〉刍议》
(1)根据材料一归纳《谷物法》造成的社会危害,并结合所学指出该法令的立废所体现的经济思想的变化。(8分)
材料二 一战结束后,由于欧洲对粮食需求的锐减和国内通货紧缩,粮食价格急剧下降,加剧了农民和农村的贫困。1928年竞选期间,胡佛总统向农民承诺征收关税来提高不断下落的农产品价格。此时,不仅农业部门要求保护关税,许多工业企业也要求增加关税保护。1930年,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法——《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诞生……美国的贸易伙伴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以限制外国进口来保护本国市场,这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几千万人失业,加剧了大萧条。当时不是没有警报,据报道,亨利·福特就告诉胡佛,这项法案是“一项愚蠢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和英国《卫报》评论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胡佛与罗斯福稳定农产品价格的不同策略,并简要说明《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是“一项愚蠢的经济政策”的理由。(8分)
27.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可以从建筑上得到直接且表象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综合起来看,从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中国思想系统,有两条脉络平行发展。一条是以儒家为中心的人间秩序,一条是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自然秩序。这两条路在发展的途径上会交叉影响。其中一些中心命题,例如命与性、气与运都不断在后世有所申论和解释。
……中国思想中对于变化的重视也见于《易经》与春秋战国诸家的讨论,呈现出中国思想注重动态与有机的特色。中国思想对于全面的“整合”与悟解,超过了对“部分”的分析——春秋战国时代五百年的演化,所谓诸子百家学说其实不应当看作各自独立发展的思想流派,应当视之为经过长时期的对话与辩论交织成后世二千年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举两例说明“诸子百家学说其实不应当看作各自独立发展的思想流派”。(10分)
材料二 中国古建筑通过自身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对于中国古建筑的解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视角:
①儒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仁、义、礼、智、信、中庸与和谐, 讲究等级秩序。它对古建筑的影响, 突出体现在建筑类型、选址、规划、设计和布局上。
②道家思想讲求“顺应自然”,反对“背道而驰”,反映在园林中则是尊重场地的自然条件,“因山就势、临水凿池”。 清漪园建之前,虽有瓮山及瓮山泊,呈北山南水之势,但两者的联署关系并不理想。乾隆帝建园时,挖湖堆山,在扩大瓮山泊面积的同时改造瓮山,使其融入西山“山水绵延”的大环境中。
——根据梁变凤、高策《中国古建筑的哲学思想》等整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更侧重分析哪一视角的认识?侧重分析①,请以皖南西递村为例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请以颐和园为例进行阐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6分)
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三地市
2020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B
A
D
B
B
C
B
B
A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B
C
C
D
A
B
B
A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26题16分,27题16分,共52分)
25.(20分)
(1)根源: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2分)
原因:东印度公司的推动;英国政府的支持(或答英国商人不承担鸦片税);解决英国购买丝茶的资金问题;英国正当商品不受中国人欢迎。(8分)
(2)影响:破坏了中国国家主权的完整;(2分)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分)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1分)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或“睁眼看世界”)。(2分)
原因:读书人大多埋首经书,远离社会现实(或受传统理学思想束缚);中国人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影响范围有限。(任写2点得4分)
26.(16分)
(1)危害:恶化民众生活;激化社会矛盾;阻碍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加剧粮食危机。(任答三点即可,6分)
变化:由重商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2分)
(2)策略:胡佛通过提高关税来提升国内农产品价格;罗斯福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减耕减产,解决农业产能过剩问题。(4分)
理由:对美国来讲,阻碍工农业产品出口,增加失业率和加剧经济危机;对世界来讲,引起各国关税战,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遭到破坏。(4分)
27.(16分)
(1)特征:两条脉络平行发展;注重动态与有机(注重变化);不断融合。(6分)
说明: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韩非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4分)
(2)选①:夹溪筑屋;仿船形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民居平面布局对称。(任写三个得6分)
选②:依托山水选址;挖湖堆山,使山湖结合更为自然;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使有限的园子显得无限深远;四大部洲因山顺势,就地起阁。(任写三个得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