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时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三 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时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作业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11-12 21: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课时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课前预习
(一)经济发展快
1、读图4—3—2,结合教材,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提示: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
2、读图4—3—3,思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如何变化?
3、珠江三角洲已经建立起以_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4、珠江三角洲地区以______________为导向,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经济,经济发展逐渐与______________接轨。
5、阅读知识窗“前店后厂合作模式,简要说明该模式的含义。
(二)城市化水平高
改革开放以前
改革开放以后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水平
城镇规模
城市密度
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中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1999年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1)城市有___________的收入和___________的生活条件,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众多的________________,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题与对策
问题
______________形式严峻
______________加剧
__________________突出
具体
表现
①环境污染有___________趋势;
②部分城市出现___________现象
人均耕地急剧___________:
①土地开发_________;
②城镇建设用地扩展___________;
③盲目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一些城镇__________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_______________,大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_________________不合理,___________建设以及投资的巨大___________——竞争多于合作的不协调现象
方案
具体
措施
建设“_________________工程”,
治理_________________,
保护___________资源。
①________第一产业;
②_________________第二产业;
③________________
第三产业
①防止建成区盲目__________,确保比较理想的_____________形态;
②城镇规模要_________;
③城镇布局要__________
思考:1、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2、珠江三角洲本来水资源丰富,为什么部分城市会出现缺水现象?
二、备考训练
(一)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始腾飞时,美国产业结构中降幅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
A.信息产业 B.轻纺工业 C.旅游业 D.精密仪表工业
2、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并不是因为(  )
A.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 B.优越的自然条件
C.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D.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三产业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4、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成的基地是(  )
A.轻工业基地 B.商品农业基地
C.外贸出口基地 D.重化工业基地
5、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农村劳动力过剩 B.受港澳台经济辐射
C.工业化迅速发展 D.华侨、港澳同胞的促进作用
6、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相比,至今仍具有的优势是( )
A.产业基础 B.人才队伍 C.近港澳地区 D.技术实力
7、珠江三角洲能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
A.煤比较丰富,石油、天然气比较少 B.交通不便,调运困难
C.大部分能源支持了港澳地区 D.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8、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相对较小,原因是( )
A.经济不发达 B.地形崎岖 C.人口密度小 D.南岭的阻隔
8、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第一阶段中主要利用的本地资源是( )
A.资金、技术 B.资金、劳动力 C.劳动力和土地 D.矿产资源和劳动力
10、在珠江三角洲经过初步发展后,实力大大增强,但其优势有明显减少,下列条件中,优势丧失的有( )
A.资金优势 B.技术优势 C.政策优势 D.侨乡优势
(二)双项选择题
11、为解决珠江三角洲能源问题,国家已经采取的措施有(  )
A.限制企业和居民用电 B.西电东送,建设核电站
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D.积极开发海上油气资源
12、珠江三角洲内的经济特区是(  )
A.广州 B.珠海 C.深圳 D.汕头
1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有(  )
A.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 B.将深山中的大树移植进城市
C.合理规划城市各种功能区的相对位置 D.建设大型娱乐场所
14、下列地区中,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分别是( )
A.辽中南地区 B.京津唐地区 C.珠江三角洲 D.沪宁杭地区
15、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B.要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
C.要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
D.巩固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三)综合题
16、阅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图”(图4-3-2),完成下列各项要求:

(1)图中两种产业所占百分比变化规律如何?
?
?
?(2)两种产业百分比之和是否为100%?为什么?
?
(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何如此迅猛?
?
(4)今后两种产业变化趋势如何?
1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和珠江三角洲80年代和90年代三大产业比较图(图4-3-3)。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香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北移,“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90年代中后期,这种分布格局逐渐改变。
(1)试运用工业区位原理,分析形成“前店后厂”工业分布格局的原因。
?
?
?
(2)90年代以来, “珠三角”工业区位条件发生了什么深刻的变化,从而导致“前店后厂”格局逐渐改变。
?

1、B  2、D  3、D 4、D 5、C 6、C 7、D 8、D 9、C 10、C
11、BD 12、BC 13、AC 14、CD 15、AC
16、(1)轻纺比重逐渐减小,高新技术的比重逐渐增加
(2)不是。因为图中仅是两种工业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除这两种工业外,还有很多别的工业部
门。
(3)主要是因为时值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蓬勃发展,珠江三角洲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4)今后轻工业所占比重依然减少,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继续增加。
17、(1)原因:香港经济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经济发达,劳动力、土地等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失去优势;珠三角经济较落后,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因而香港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北移,珠三角成为香港产品的加工基地,而将产品输出香港的经济格局。
(2) “珠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放宽、灵活;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的发展,劳动力、土地 等成本不断上升,产业需要升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