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期中综合测试一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1-3题:
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D.C区域气候湿润,平原面积最大
3.下列不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
C.农耕区和牧业区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
4、下图表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 )
A.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荒山 B.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C.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D.a水田 b林地 c草地 d荒山
材料 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变迁,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研究某一区域,思路是:阶段1,确定研究的区域;阶段2,收集资料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阶段3,研究该区域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发展优势经济。
5、搜集某区域的资料,除了可以查阅报纸、座谈等间接搜集法外,还可以采用实地考察、调查等直接搜集法,下列不属于区域调查主要目的的是( )
A.有利于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B.有利于获得区域地理概况
C.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订
D.有利于提高区域人口素质
6.右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
A、共同性、持续性 B、公平性、阶段性
C、共同性、公平性 D、阶段性、持续性
7.下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粮食单产不高→干旱加重
B、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C、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8.广东省从2000年6月1 日开始禁止使用红砖,主要原因是 ( )
A.红砖的生产成本高 B.红砖的质量差
C.为了保护土地资源 D.为了保护大气环境
右下图H处为某著名工业区,回答9-11题:
9.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该工业区( )
A.水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雄厚
C.煤炭丰富,但铁矿石短缺
D.水陆交通便利
10、与该区相比,山西省较为短缺的自然资源是
A. 水资源 B. 铁矿资源
C.水能资源 D.热量资源
11、为尽快使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引进新兴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B. 增加原煤产量,提高原煤产值在GDP中的比重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治理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
图六是“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示意图”和“南水北调跨黄工程示意图”。
12、为了使长江水过黄河,设计者考虑了两种方案,关于这两种方案优缺点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方案不占空间但航行有影响
B.甲方案不易被破坏,不受大气中的自然因素影响,但施工成本高。
C.乙方案占用空间,但不妨碍船舶航行
D.乙方案不易被破坏,不易受大气中的自然因素影响,且施工成本较低。
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13-14题。
13.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14.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
A.能源矿产 B.金属矿产 C.铝土矿 D.非金属矿产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5~16题:
15.“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
16.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17、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产业优势主要得益于 ( )
A.原料、燃料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资源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
18.右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
“数字地球”是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的,严格地讲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对地球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间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也就是模拟地球。据此完成19-20题。
19、“数字地球”即( )
A.数字化、信息化的虚拟地球
B.用数字度量地球半径、体积、质量等
C.用经纬网络描述的地球
D.“数字城市”和“数字校园”
20、“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包括( )
①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决策 ③百姓生活 ④科学研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双项选择题
2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经济全球化是区域整体性的表现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22、下列属于我国沪宁杭地区和德国鲁尔区共同区域优势的是 ( )
A.煤炭资源丰富 B.鱼米之乡,农业发达
C.水陆交通便利 D.城市密集,智力资源丰富
2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群“挥师北上”粤北山区,其考虑的布局因素是( )
A.技术 B.能源 C.土地成本 D.劳动力
24、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A.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B.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价值
C.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
D.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近年来,地处我国西部地带的云南省正在启动“绿色经济”工程,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变。如大力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和“绿色旅游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25.云南发展花卉业的优势是 ( )
A.日照长,温差大 B.气候温和,降水丰沛
C.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劳动力廉价
二、综合题:
26、这中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中资料可知,该区域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4分)
(3)请你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在水地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域土壤、地貌、植被、气候、水文等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5分)
(4)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地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7分)
(5)对照图12说出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原因(2),并分析中游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7分)
材料一:中国部分河流流域情况表(注:M、N 对应图中①—⑤中的某两条河流)
流域
流域面积
(万平方千米)
人口
(万人)
水资源量
(亿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量
(亿立方米)
M流域
58
13955.18
6478.18
834.09
黄河流域
79
15387.82
481.50
402.56
N流域
178
40825.12
9274.22
1737.12
海河流域
32
10627.02
212.06
432.83
淮河流域
33
15502.13
625.29
656.92
材料二:中国局部水系图
(1)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判断,人均水资源最丰富的
是 流域;水资源最短缺的是
流域(填流域名称)。(2分)
(2)图中A、B两大城市均存在用水紧张问题,但造成
紧张的主要原因有所不同。(2分)
A城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城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甲、乙两条线代表我国正在和即将实施的跨
世纪的四大工程之一“南水北调”工程输线路线,其中
水源水质条件较好的是 ,工程量较小的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和特点,简要说明为了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跨流域调水外,还应从哪些
方面采取相应对策。(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两大工程是: 和 ,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
。(5分)
28.读“我国南方某丘陵山区人地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9分)
(1)把下列字母代表的内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人均耕地减少
B.土地退化
C.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D.毁林开荒
E.破坏植被
F.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2)造成当地农民不断开垦荒地的根本原因是 。
(3)改善当地人地关系的基本策略是① ____________;
② 。
29.下图为我国两个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13分)
(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E__________。
(2)图中两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制约性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
B
C
C
D
A
A
C
C
A
B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D
A
D
C
A
D
AC
CD
CD
CD
BD
26、(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分) (2)商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现在:气候较商周时期干冷。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中。(4分) (3)水土流失过程中,土壤肥力下降;地表变得沟谷纵横;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5分)
(4)自然原因:该区域各种地理环境相互交错,生态环境较脆弱;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加剧水土流失;气候逐渐干冷的变化趋势导致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逐渐下降。(4分) 人为原因:轮荒的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无计划的建设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破坏(3分)
(5)原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流含沙量大;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严重。(2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等;农业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实施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等;生物措施:禁止破坏森林草地;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等。(5分,答对5点即得满分,但必须覆盖3个方面)
27.(共17分)
(1)珠江 海河(2分)
(2)降水较少,水量不足(水源型缺水) 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2分)
(3乙 甲 (2分) 可以利用京杭大运河作为输水线路,无需开挖渠道(2分)
(4)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浪费;②治理污水;③修建水库;④开发水源;
⑤调整产业结构;⑥加强法治,规范管理,提高全民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任意答对四点得4分)。
(5)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2分)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并有利于环境保护。(3分)
28.(每空1分,共9分)
(1)从上到下:左边 A、D,中间填E、B、C、F
(2)人口增长过快
(3)①控制人口增长 ②大力发展林业等多种经营
29.(共13分)
(1)上海 广州 深圳 (3分)
(2)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2分)
(3)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优越、国家的优惠政策、侨乡、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土地价格低等(答对5点给5分)
(4)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腹地范围不如长江三角洲,科技力量和人才、经济基础等不如长江三角洲好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