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李德博古2.性质:(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战略转移3.长征出发地:4.开始标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原因: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934年,中共中央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会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跟着红军小战士一起重走长征之路会宁会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934年11月至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封锁线。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会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时间:
内容:
1935年1月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遵义会议为什么是我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为什么是我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转折点 第二部分
过雪山草地PART 02延迟符会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在毛泽东、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过雪山草地红 军 四 渡 赤 水赤水河四渡赤水佯攻贵阳一渡赤水摆脱追敌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敌西进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会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后急行军到金沙江的皎平渡口,用7只小船,经9天9夜,将部队全部安全地渡过了金沙江,把长征以来一直尾随的蒋介石军队甩掉了。 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彻底摆脱敌人。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意义: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会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5年5月上旬,红军的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强渡大渡河。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崇山峻岭,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挑选17名勇士组成突击队,找到了惟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突击队迅速控制了渡口。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大渡河。会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会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 中央红军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风雪刺得红军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会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过雪山草地 红军过的草地为泥质沼泽。沼泽生长的植被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
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
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官兵怀着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着严明的优良纪律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发扬了令人感动的阶级友爱,没有垮掉,没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自然界的困难,终于在死神的威胁下夺路而出。
会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地区,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一举攻破了鲁大昌部重兵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天险,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 第三部分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PART 03延迟符会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意义: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从湘西出发的红二方面军和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的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红军胜利会师陕甘长征胜利的意义:材料一: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的人数不多,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
材料二: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命形势就开始了。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 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
? 讨论:结合材料及其本课知识点,说一说长征途中遇见的困难、你心中的长征精神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困难: 长征精神: 2、恶劣的自然条件1、敌人的围追堵截3、缺少粮食给养。。。。。。坚定信念、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