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教学设计
陕西省岐山县城关小学 孙芳琼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36、37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具准备:情境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让我一起去看一下。
出示: 6÷3= 12÷4=
36÷4= 72÷9=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回答)
师: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几位算式朋友
出示:30÷3= 600÷2=
160÷8= 560÷7 =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一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练习,以旧引新,承前启后。
好,不错,现在淘气班的同学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算式朋友,就藏在植树这幅图中。我们大家共同找找它好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这一课。(板书:植树)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完整地表达数学问题
(1)请大家看屏幕,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那么,把我们发现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连起来就是一道完整的数学题,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3个班去植树,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2)独立列式,尝试计算
师:这个问题,你会列算式吗?谁来说一说。(板书:36÷3)36÷3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算式朋友。那么36÷3等于多少呢?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用你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并记录操作的过程。
(3)集体交流,理解算法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说一下你是怎样计算36÷3的呢?
生1:我是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的,想3乘几等于36,3乘12等于36,所以36÷3=12。
生2:我是直接口算的,先用36十位上的3除以一位数3等于1写在商的十位上,再用36个位上的6除以3等于2写在商的个位上。
生3:我是用分小棒的方法进行进行计算的,先用36根小棒代替36棵树苗,先把30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到10根小棒,再把6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到2根小棒,最后把两次分的结果加起来,即10+2=12,所以说36÷3=12。
师:哪位同学都是用分小棒的方法进行计算的呢?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在前面来展示自己分小棒的过程。(要求:一边分小棒一边口述自己分的过程)。学生展示完自己分小棒的过程后,指名说一说用算式怎样表示分小棒的过程。
设计意图:借助分小棒的环节,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两位数的组成,直观地理解先分整十数再分一位数的意义和过程,进而体会到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就是转化成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表内除法的过程,使他们轻松地掌握并理解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中间例题
(1)根据情境图和问题,请学生独立解答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要求:学生自己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后尝试用刚才的方法口算出得数。)
(2)圈一圈,验证计算结果
①指名说一说自己所列算式。
②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
③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圈的过程。
3、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下面的第一组算式,请学生先独立算一算,然后观察算式中数字的变化规律,与同伴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组织学生交流
师:算式中什么是不变的?被除数和商是怎样变化的?(除数3不变,被除数每次加上3,商每次增加1,商是随着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3)课件出示教材36页下面的第二组算式
师:你能发现这组算式的规律吗?
生答:除数4不变,被除数每次加4,商每次增加1。
(4)利用刚才的发现计算52÷4
师:这道题跟上面的几道题有什么联系?能用刚才的规律算出得数吗?说出你的想法。
生答:52是在48的基础上加上4,所以商要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增加1,得数是13,
师:根据这个规律还能接着往下写吗?还能写几个?
生答:能,还能写很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1)观察小棒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在教材上把计算过程补充完整。
2、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2题。请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出得数,最后交流解题的结果。
3、游戏
规则:
(1)找两组同学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
(2)哪一组先做完,哪一组获胜。
(3)全班同学一起来做裁判看对不对。
4、完成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些练习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同时也了解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下课之后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动,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植树
36÷3=12(棵) 48÷4=12(组)
30÷3=10 40÷4=10
6÷3=2 8÷4=2
10+2=12 10+2=12
答:平均每班分到12棵树苗。 答:可以分成12组。
教学反思: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或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上几点做法:
1、提倡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教学中我并不急于提示孩子们怎么做,而是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怎么做,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尊重学生思维方式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学生学会了口算除法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