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教学设计
周江镇第一小学 李炳香
教学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一个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容易将0×5=5或者不计算乘数中间有0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课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的过程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好基础,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编排意图,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并利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法:自主探究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课件 草稿本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揭题)讲新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下有关“0”的知识吧。
课件出示:0+5= 0+6= 32+0= 0+0=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本节课所学内容作铺垫。】
师:“0”表示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吗?
生: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0。
自主探索
探索规律: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师:0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接下来它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
1、师:猴子哥哥过生日,小动物们来祝贺,猴子哥哥招待大家吃苹果。(课件出示)根据情境图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有5个盘子,每个盘子有2个苹果,求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请你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乘法算式 。
生1: 3+3+3+3+3=15(个) 3×5=15(个)
(2)师:从每个盘子里拿出1个苹果,现在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列式?
生2: 2+2+2+2+2=10(个) 2×5=10(个)
(3)师:如果再从每个盘子里拿走1个苹果,又该怎么列式?
生3: 1+1+1+1+1=5(个) 1×5=5(个)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展示精彩的画面,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
(4)现在把每个盘子里的苹果全部拿走,求盘子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怎么列式?
0+0+0+0+0=0(个) 0×5=0(个)
2、师:照这样计算,0×6=?为什么?那么0×7=? 0×12=? 0×29=?
3、小组讨论: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师根据学生所说板书:0乘任何数都得0。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规律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的知识,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二)探索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当计算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你能独立解决吗?让我们试着算一算下面这道算式。
1、(课件出示) 240×2=
要求:请你独立完成本题,将计算过程清楚地写在本子上,有几种就写几种,写完后同桌交流算法。
2、个别反馈(口答):①遮“0”法:24×2=48 240×2=480
②表格法
×
200
40
2
400
80
400+80=480
③列竖式(学生板书,做“小老师”说计算过程):
百 十 个 百 十 个
2 4 0 2 4 0
× 2 × 2
4 8 0 4 8 0
“小老师”答疑解惑:比如:学生可以提问0乘十位上的4表示什么?比较两种竖式,哪种更简便?为什么0可以直接落下来?0可以不写吗?在这里0起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培养。“小老师”环节,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享受其中的乐趣。】
4 、师:我们会算240×2=?了,那130×5=?同学们能不能用竖式来计算呢?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
5、“小老师”答疑解惑。
探索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203×3= 208×7=
师:这会儿,淘气的“0”跑到哪去了?
生:乘数中间。
师:对了!那你能用竖式解决这两道乘数中间有0的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抽生上台板演。
203×3= 609 208×7=1456
2 0 3 2 0 8
× 3 × 5 7
6 0 9 1 4 5 6
师:观察这个两个算式,说说有什么异同点?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反馈。
生1:相同之处在于乘数中间都有0,可是一个积中间有0,另一个积中间没有0。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2:一个有进位与一个不进位。
师:所以我们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生3:不要漏加进位。
【设计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乘数末尾或中间是0”乘法计算的问题。】
闯关智慧岛。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想带你们去智慧岛闯闯关,有没有信心通过?
第一关: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用手势告诉老师对错,说说理由)
1、0加上任何数都得0。( )
乘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 )
3、500和0相乘,积是500。( )
师:成功闯过了第一关,马不停蹄,我们来到第二关。
第二关:列竖式(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
240×3= 804×2= 607×8=
师:恭喜你们成功闯过了前两关,但想成为智慧宝宝,还得接受老师最后一关的考验,有信心吗?
生齐声:有。
第三关:解决问题(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汇报)
一个工厂每天节约204度电,一个星期可以节约多少度电?
师:恭喜顺利通过这三关的同学,你们是最棒的。没通过的同学请别灰心,老师期待你们下次更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学生学以致用,并掌握活学活用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转眼间,就到了下课时间,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自由说。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61页练一练第2、3、5题。
板书设计:
一个乘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
0乘任何数都得0
240×2= 480 203×3=609 208×7=1456
2 4 0 2 4 0 2 0 3 2 0 8
× 2 × 2 × 3 × 5 7
4 8 0 4 8 0 6 0 9 1 4 5 6
教后反思:首先复习“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任何数”的知识,为下面学习新知铺垫。接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习的欲望,并引导学生借助 “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的特色在“小老师”环节,真正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解疑答惑,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但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教者担心时间不够,打断学生提问,可以给予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质疑。二、教者教学用语不够精简。三、练习题的题型不够多样化,欠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