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
2.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相关问题。
3.锻炼分析解题能力,熟悉解题步骤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
【学习难点】锻炼分析解题能力,熟悉解题步骤。
基 础 部 分(课内组内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点评2分钟)
1.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特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速度时间公式: ;
位移时间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
3.弹力、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4.摩擦力(静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注:①认清是动摩擦还是静摩擦之后再进行运算
②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及相对运动方向的关系
5.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的问题:力不是 ;
力是 ;
6.惯性: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
b: 是描述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7.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 ;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五个关系:因果,瞬时,同向,同体,独立)
8.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及与平衡力的异同?
9.对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应用类型思路分析:(牛顿第二定律F=ma)
二、要 点 部 分
(学习程序:组内对学、群学8分钟——老师分配任务,小组重点探究3分钟——展示、点评12分钟)
1.一个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6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内的位移。
提示:(l)本题研究对象是谁?它共受几个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
(2)本题要求计算位移和速度,而我们只会解决匀变速运动问题。这个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依据是什么?
(3)要求物体的速度位移需先求哪个量?如何求解?
(4)求解过程:
(5)解题步骤是什么?
2.中如果“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g=10m/s2)
3.将例题1中的“水平拉力”改为“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仍为6N,其他条件均不变,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内的位移。(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4.例题1中如果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将 “水平拉力”改为“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仍为6 N,其他条件均不变,求物体在4 s末的速度和4 s内的位移。
(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
三、拓 展 部 分
(学习程序:课内独立完成拓展部分5分钟——小组交流4分钟——展示、点评、总结6分钟)
练习:一斜面AB长为10 m,倾角为30o,一质量为2kg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 (1) 若斜面与物体间光滑,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2)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g取10 m/s2)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