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今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王勃《滕王阁序》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浔
阳
江
头
夜
送
客
,
枫
叶
荻
花
秋
瑟
瑟
。
琵
琶
行
白
居
易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飞鸟集》
秋有声——
秋风萧瑟
残荷听雨
秋有色——
霜叶黄花
秋草碧水
秋有形——
天高云淡
北雁南飞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郁达夫
(1896—1945年)
短篇小说:
《沉沦》、《薄奠》、
《迟桂花》
《春风沉醉的晚上》
中篇小说:
《迷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
散
文: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主要经历:
幼年(三岁)父亲去世,中年母亲饿死、兄长被杀、妻子离异,孩子无人照管,真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1913年,赴日留学,旅居日本10年饱受欺凌。
1922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
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宣传抗日。
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
1952年,被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点缀
(
)
辍学(
)
混沌(
)
馄饨(
)
萧条(
)
笙箫(
)
落蕊(
)
一椽(
)
平仄(
)
潭柘寺(
)
房檩(
)
廿四桥(
)
zhuì
chuò
dùn
tún
xiāo
xiāo
ruǐ
chuán
zè
zhè
niàn
lǐn
多音词:
夹杂
扫街
夹袄
扫帚
夹肢窝
着想、着落、不着边际
着急、着迷
着数
走着
(jiā)
(sǎo)
(jiá)
(sào)
(gā)
zhuó
zháo
zhāo
zhe
C
2.下列词语中,划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隽(juàn)永
混混沌沌(tún)
驯(xùn)鸽
徇(xùn)情枉法
B.落寞(mò)
漠(mò)不关心
蓦(mù)然
慕(mù)名而来
C.譬(pì)如
一椽(chuán)破屋
廿(niàn)四
潭柘(zhè
)寺
D.平仄(zhè)
折(zhé)本
思忖(
cǔn
)
蹊跷(qiào
)
一、整体感知故都秋
阅读全文,整体把握
1、郁达夫先生对故都的秋天是什么情感?
2、从标题上看,作者所写的是北国故都的秋景,文中是否只写了北国之秋?
整体感知:
深受作者眷恋的“故都的秋”
有何特点?请找出全文的文眼句。
二、初步分析清静景
重点研读(3——11)
思考:
1、课文中写了哪五幅秋景图?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2、
请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分别予以介绍,并赏析五幅秋景图。
故都的秋在哪里?
秋
晨
静
观
秋
槐
落
蕊
秋
蝉
残
鸣
秋
雨
话
凉
秋
果
胜
景
秋
景
图
思考与探讨
在这幅图画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秋晨静观
庭院秋晨
秋
晨
静
观
破屋
日光
牵牛花
秋草
天色
鸽声
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蓝色或白色为佳
淡红者最下
紫黑色次之
秋槐落蕊
研习: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思考与探讨
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
无声、无味
极细微,极柔软
细腻、清闲、落寞
秋蝉残鸣
写秋蝉的目的何在?
--以声衬静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忧伤、哀愁的象征
秋雨话凉
灰沉沉的天底下
一阵凉风
息列索落的雨声
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咬着烟管、缓慢悠长的声调、微叹
一缕乡愁,
一缕寂寞的悲凉
雨
人
情
秋日胜果
枣子树
淡绿微黄的颜色
成熟至八九分
清秋佳日
欣赏诗歌《故都的秋》
清晨,泡一杯浓茶
在屋檐下,
看白鸽绕着青天
飞来飞去
槐叶下一丝一丝的日光
将落寞洒向牵牛的蓝朵
和尖草的疏疏落落
昨夜西风
摇落一地槐蕊
细细软软的飘落
一片一片堆积
这落蕊
离了枝头,却上心头
无语到天明
秋蝉衰弱的残声
是故都秋日
唯一的语言
似在诉说什么,或期待什么
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那满树的枣子
淡绿微黄
红了
又落了
咬一支烟管
斜桥上,树底下
去感受人生的苍凉吧
郁达夫的秋天
在这五幅图中,“清”表现在哪里?“静”表现在哪里?
碧绿的天色
牵牛花的蓝朵
青布单衣的闲人
淡绿微黄的枣子
色调
清在:
声音
驯鸽的飞声
扫帚声
衰弱的蝉声
息列索落的雨声
缓慢悠闲的声调
静在:
总结:
请根据课文内容仿写两个句子:
故都的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在都市闲人的微叹互答里;在
,在
。
在槐树落蕊的飞花梦里,
在秋果的每一丝微黄里;
在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里;
在槐树叶底漏下的日光里;
在雨后的斜桥影里;
在秋蝉衰弱的残歌声里
三、悲凉情景深探究
深入探讨:
故都的秋景色彩丰富,作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呢?
思考角度点拨(知人论世):
1.作家个人人生经历
2.时代特点
3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12段)
写作背景
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郁达夫言语
▲岂有文章传海内;
欲将沉醉换悲凉。
▲
老夫亦是奇男子,
潦倒如今百事空。
只见人骑肥马去,
更无心唱大江东。
悲秋
、颂秋?
讨论交流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
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
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
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一片落叶就是一个季节
一点秋意就是一番心境
一番心境就是一篇散文
天净沙
破屋浓茶小院,
漏光鸽声碧天,
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铺地,
落寞人在故都。
创新运用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