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题目解读
诫子书
诸葛亮
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每常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杜甫有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猜猜他是谁?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是历史上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在世时被封为武乡候,死后追谥忠武候。诸葛亮国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诫子书
1. 甲骨文字形,上面的一横是指示符号,下面是伸出舌头的样子,表示说出的话,他本来的意思就是言论语言。
2.“言”做偏旁时写作“讠”,传由“讠”字旁的字大都与语言、说话有关。例如:话:与语言谈论有关。讷:语言迟钝。诲:本义为教诲,引申为解说。“讠”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
正音正读: 诫子书
(三国.蜀)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三国.蜀)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根据书上的注释和译文翻译全文
请根据译文说出原文: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你能把这句话变成八个字吗?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思考: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你是如何理解“志”“致”?
志:中国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致远:实现远大理想,干一番大事业。
5)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过度享乐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去
则有去国怀乡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意与日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距离
离开
消失
离开
穷
悲守穷庐
欲穷其林
破旧,简陋
走到尽头
穷冬烈风
深
贫穷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现在: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古代:平声 仄声 入声
词语有旋律,汉语有四声:
1、依字行腔、依义行调。
2、平长仄短、模进对称。
3、文读语音、腔音唱法。
吟诵《诫子书》:
诫子书
(三国.蜀)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字是什么?
当你看到你的同学不爱学习,你可以用《诫子书》中哪一句来劝说他?
考考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当你看到同学们在自习课上叽叽喳喳,闹闹哄哄,你该用《诫子书》中哪一句来劝说他?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考考你:
当你看到你的同学行为散漫,心浮气躁,你可以用《诫子书》中那一句话来劝说他?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考考你:
考考你:
当你看到你的同学不爱学习,没有志向,你可以《诫子书》中哪一句话来劝解他?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三国.蜀)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老师寄语:
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
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
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警句, 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2、背诵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的,依靠节俭的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所以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像枯枝败叶一样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等到那时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探 究
2.文章主要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作者一直强调的是一个( )字?
静
3.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A.淡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
C.惜时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作者是怎样论述“静”的?
探 究
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阐述静的价值
正反结合说学习需要静
反面说躁的危害
反面说珍惜时间
静以修身
5.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探 究
诫子书
(三国.蜀)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读了诸葛亮的《诫子书》,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字是什么?
考考你:
当你看到你的同学不爱学习,你可以用《诫子书》中哪一句来劝说他?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考考你:
当你看到同学们在自习课上叽叽喳喳,闹闹哄哄,你该用《诫子书》中哪一句来劝说他?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考考你:
当你看到你的同学行为散漫,心浮气躁,你可以用《诫子书》中那一句话来劝说他?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考考你:
当你看到你的同学不爱学习,没有志向,你可以《诫子书》中哪一句话来劝解他?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看句子猜成语
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淡泊明志
俭以养德
宁静致远
(一)说出词语的古今异义
1. 险躁则不能治性
2. 非宁静无以致远
3. 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轻薄无常
危险。
屏除杂念和干扰, 宁静专一;
环境安静
懈怠
形容速度不快。
(二)指出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宁静无以致远
增长,形作动
远大的目标,形作名
指出下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日
意与日去
时光
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以
静以修身
连词,表目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
用来
可以为师矣
凭借
当堂检测
之
夫君子之行
助词,的
下车引之
代词,代那个人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