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1
洛阳二外 宋昆岚
瑞金
星星之火
洛阳二外 宋昆岚
燎原之势
中央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湘赣
闽浙赣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川陕
想一想: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如何呢? 红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五次反围剿
失败,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问题解析:
想一想: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
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想一想
放弃湘西,
取道贵州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1、遵义会议为什么会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提示:从会前、会中、会后去分析)
2、这次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代表指导的情况下,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召开的。对此,你对共产党的认识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从幼稚到成熟
会前: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失利;
会中:解决了博古等人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中国革命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
长征故事我来讲
中央革命根据地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中央革命根据地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会宁
会宁
渡过湘江后,红军由
出发前的8万多人,
减少至3万多人.
到达陕北后红军仅留下6000人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
陕北吴起镇
1.会师陕甘
会宁会师楼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师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
材料一: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
材料二: 长征是播种机……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
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